•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理论研究

赓续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18-11-14 16:01:44  作者:冷海林  来源:  查看:1791  评论:0


 

任何得以传世的精神,无疑都是历史基因与时代脉动完美结合的产物,都需要从其生命源头与时代价值点上探寻其“撬动历史”的独特“支点”。从精神源头上来看,沂蒙精神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群体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要使这种精神或者理论或者思想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3年习近平11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沂视察时对沂蒙精神高度评价,“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显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沂蒙精神的论断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坐标、更宽广的视角拓宽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沂蒙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物质和精神总是一种辩证的存在,“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1]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其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是经济和精神双向跃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益消解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等传统观念,这就更加需要大量革命和建设时期生成的精神成果发挥作用。从更广更深的维度上来说,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属于神州大地的。但从其生发的时空上来说,沂蒙精神是“纳蒙山之魂魄,汲沂水之膏泽”的一种“草根”精神和“地气”精神。所以,沂蒙精神对本地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沂蒙精神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精神作为“使人的社会实践变得有意识和有活力”的思想观念,既有“启发思想、改变思想之力”,又有“改造物质环境、改变社会生活,使之与自己的理想愿望相协调的力量”。因此,精神可以创生出人们追求和建设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沂蒙精神中所赋予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积极精神追求,不断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使之自觉投入到生产实践中,提高自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诉求性,从而主动钻研和运用现代科技去提高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直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沂蒙精神能够为沂蒙地区乃至于更广泛区域的经济建设营造良性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因素中,人是核心要素,而精神滋润万物首先是对人的滋养上。文化化人人化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的影像印在它的材料,即它的人类身上”。从这意义上来说,一切文化精神最终都沉淀为人格。沂蒙人民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逐渐被涵养、培育和升华为一种集体文化人格,即“本厚朴、性耿直、重情义、常维新”的精神风骨,这种文化人格使人们自觉作出应有的价值判断和取舍,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求的经济道德与经济思想,从而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经济行为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

嵌入沂蒙精神的市场品牌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当前“庸俗、低俗、媚俗”等不良之风泛滥的形势下,更需要用红色资源来启迪人们智慧,以红色精神来武装人们的头脑,以红色文化领跑未来,红色文化消费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像一位专家所言,“许多革命老区虽然地处偏僻,但其发展旅游的优势也正缘于此,只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规划上给予指导、在开发上给予定位,就可以使其实现由革命圣地向旅游胜地的转化、实现由政治品牌向市场品牌的转化。”沂蒙精神作为传承和体现沂蒙红色文化文化内涵和精髓的载体,是稀缺的文化产品,无论是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先烈的名人故居,还是沂蒙红色文化展示场馆无不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在沂蒙精神嵌入旅游、影视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时代精神不但展现了其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展示了其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巨大潜力,“一山一水一城一精神”浑然天成,成为沂蒙的城市品牌标识。

二、沂蒙精神为建设伟大工程提供实践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视察临沂时在谈到沂蒙精神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其关键之处有两点,其一指出了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根据地最动人的景象,是沂蒙精神的最鲜明特征;其二指出了沂蒙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在于对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

一般意义上来讲,我们对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字四个层面的界定是,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体现的是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体现的是沂蒙人民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意识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和实质,体现的是沂蒙人民公而忘私、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但从习近平总书记所界定的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的鲜明特征来看,我们需要审视叩问的是沂蒙人民为什么坚定跟党走、毅然决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与党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生死与共、无私奉献?为什么能够拥有惊天动地、势不可挡的实践作用和凝聚起亿万群众的强大力量?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是因为“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家卫国和维护和平的神圣使命,始终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当亲人,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民爱民。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好换好,即“党选择了群众,群众也选择了党”。沂蒙人民和党政军结下的是这种双向、互动、发展变化的选择关系,其本身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光辉典范。正因为如此,对抓党的建设的示范作用是沂蒙精神价值的最本质体现,尽管沂蒙精神作为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其社会价值是多重的,既有隐性的教化价值德育功能,也有显性的经济价值政治功用,但这一点是最核心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又是党的建设的重点。从这个逻辑来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是党坚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之一。梳理沂蒙地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不难发现共产党风雨兼程发展历程的见证,正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与密切党群关系同频共振的历程。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我军为国为民虽万死而不辞,沂蒙人民积极参军支前,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正确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带领沂蒙人民整山治水,兴修水利、改造良田,实现了“南稻北栽、南茶北移”,把沂蒙大地变成了北国江南。改革开放后,党一心为民爱民,带领沂蒙人民开拓奋进、艰苦创业,1995年沂蒙老区一举实现在全国18个革命老区中率先整体脱贫。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带领沂蒙人民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革命老区中率先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山东一张亮丽名片,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中坚力量。这一切都源于附着在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之上体现着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这也透视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即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的党就坚强有力,我们党的事业就能顺利推进;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党的领导就弱化,我们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我们党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时期,我们的执政环境变了,但党的性质宗旨没有变,党与人民群众的相关关系的本质没有变。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我们更需要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给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时期我们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真心支持。”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作风滋养和培育的沂蒙精神,支撑铸就了率先垂范、联系群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等思想内涵和内在特质,这些内在特质,具有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反映党的伟大精神、适切党的事业需要、凝聚党的组织力量的先进理论品质,是使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精神力量。

三、沂蒙精神是伟大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作为“使人的社会实践变得有意识和有活力”的思想观念,既有“启发思想、改变思想之力”,又有“改造物质环境、改变社会生活,使之与自己的理想愿望相协调的力量”。[2]为人们追求和建设美好生活凝聚力量、慰藉心灵、创生动力。人总是需要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精神在每个人存在发展过程中所寻获的信仰意义和动力意义,对于民族、国家建设而言同样重要,它在人格化的国家生活中凝结为“国家精神”,它特指民族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和现代化文明进程中生成发展起来的、融汇着该民族国家的民族品格和时代风貌,反映着该民族国家的民族血脉和时代镜像,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综合体。国家精神是民族国家根据自身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及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意识活动的结晶。

每个国家都有历经时空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国家精神,中国精神从内涵上来看,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点来看,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是相互贯通的。爱党爱军作为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彰显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真挚情怀,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自觉热爱、全力支持、坚决拥护的真情实感,这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内涵层面是互通的,爱党爱军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沂蒙人民具有胸怀大局、先公后私、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优秀品质,这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体现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自然情感,由爱党爱军的情感到无私奉献的自觉,是沂蒙人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这也体现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逻辑必然。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内涵的又一重要意蕴。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面前,沂蒙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意识;开拓奋进展现了沂蒙人民不甘落后、变革现实、革故鼎新、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光芒。沂蒙精神蕴含的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

从内涵上来看,沂蒙精神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一直以来,红色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的载体,是引导中国社会发展和塑造国人性格的重要依托。现在,沂蒙精神是不仅是国家建设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内在灵魂,而且在描绘国家未来发展理想确立信仰追求的同时,沂蒙精神能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断创生和增强实现这些理想信仰的强大动力。更为关键的是,沂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不仅融入到我们民族的潜意识中,成为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沂蒙精神已经成为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引起全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沂蒙革命战争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全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阅读沂蒙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效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外延上,中国精神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在改造自然与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时代化、地域化、人物化、事迹化的精神形态,包括革命时期的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女排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等等。沂蒙革命老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一重要论断,赋予沂蒙精神以崭新的精神内涵和崇高的价值定位,表明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沂蒙精神所体现的良好干群关系、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创新奋进的局面,沂蒙英雄模范人物所展现的高尚思想品德、崇高道德觉悟,其事迹感天动地,其精神光耀千秋,对于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四、沂蒙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指出,“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沂蒙革命战争乃至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军事的较量,是党心民心的角力,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更是革命精神的胜利。在沂蒙精神这种伟大力量的支撑下.沂蒙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万众一心投入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解放战争时期车轮滚滚支援前线,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建国以后,沂蒙人民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继续保持这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种昂扬的革命激情和革命干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愚昧开刀,向贫穷宣战,谱写了一曲曲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创业奉献凯歌;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沂蒙人民即系弘扬沂蒙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跟党走,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开拓奋进、敢为人先、与时俱进,书写了一张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证明,伟大精神能够凝聚起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当前我们不懈为之奋斗的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激励。沂蒙精神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奇葩,其精神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历史时空,跨越了齐鲁大地的区域界线。过去,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步伐;未来,它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出极大的激励价值,在这一新使命的历程中注入新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沂蒙精神中蕴含的坚定地跟党走、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的共同信仰可以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信念支撑。无论是谈及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内涵,还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实质,都隐藏了或者涵盖着一种精神层面的因素,那就是支撑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形成密切的党群关系的是党政军民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信念,就是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政治信仰。沂蒙精神这种坚定的政治信仰能够引导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认清方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并自觉把这一理想和信念转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实现中国梦,不仅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而且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说,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种最大公约数需要寻求凝聚最大公约数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动情强调的党既“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同时又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而沂蒙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优秀因子,从其产生至今都始终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新的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镜鉴,是使中共共产党自身历久弥新、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同时,在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激励和感召下,一代代的沂蒙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昂扬奋进,谱写出沂蒙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曲曲壮丽凯歌。在此意义上讲,在当代中国,如果要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沂蒙精神无疑是凝聚中共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得见、摸得着、极具说服力的“参照系”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拼搏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无疑是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的一个实践样本,它始终充盈和升腾着一股蒸蒸日上的浩然正气,把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2] 格奥尔格·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年,第 109 页。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