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理论研究

从沂蒙精神的源流、内涵、弘扬看党的初心和使命

时间:2018-11-14 16:19:22  作者:任传玲  来源:  查看:7136  评论: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沂蒙精神正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和传承。也可以说,沂蒙精神是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着内在逻辑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沂蒙革命老区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最生动的诠释和写照。正是因为有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引领和支撑,沂蒙老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同命运,努力奋斗,创造了今天的发展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好、弘扬好沂蒙精神对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彰显党的初心和使命

任何能够传世的精神,它的产生都不是单个因素的结果,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传世的精神它必然是优秀的历史文化的精髓和时代的脉动相碰撞结合的产物。沂蒙精神也不例外。

(一)文化基因:沂蒙山区丰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孕育了沂蒙精神

从文化源头上来分析,沂蒙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沂蒙山为标志的地域文化、以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以改革开放中开拓进取和不屈不挠为主导的时代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而形成的传统,或者说这些质素经过长期的积淀、凝练、升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内核、一种精神气质。[2]这种文化内核和精神气质是沂蒙人长期积淀下来的,属于一种活着的、有生命的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以沂蒙为命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沂蒙文化是沂蒙精神形成的重要的文化基因。从传统文化上来看,沂蒙山区历史上就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和大本营,孔子的弟子贤人七十二个,其中属于临沂籍的13个,儒家思想在沂蒙大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随处可见。村里有些老人,虽然目不识丁,但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什么?仁义,做人要讲仁义、厚道,这就是儒家思想影响的具体表现。儒家思想在沂蒙大地的表现和影响深远。比如孝文化方面,儒家崇尚孝为先,24孝的传说故事中,有7孝故事的发生地在沂蒙老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第一次把孝老爱亲这样的要求写上。从地域文化上来看,沂蒙地区西部毗邻鲁国,有鲁文化的敦厚重礼,北部又受到齐文化的影响,有齐文化的开放进取,南部还受到楚文化的影响,有楚文化的豪放典丽。而楚文化影响整个沂蒙地区主要是通过兰陵来渗透的,因为兰陵曾经纳入楚国版图。兰陵多善为学,是沂蒙文化的重要生长点之一。兰陵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后圣荀子在兰陵十八年间两任兰陵令,去官后在这里著书讲学终老兰陵,汉代刘向评价说:“兰陵多善为学,盖以荀卿也。在荀子及这种多善为学氛围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兰陵为依托的儒家经学大师群落,如贾谊、后苍、孟卿、孟喜父子,萧望之,匡衡,疏广、疏受等,这些都是荀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整个沂蒙地区的儒学思想的传播具有带动性的影响;在沂蒙地区形成了儒学家族文化,从重视家教家学到治理国家,由家国情怀到爱党爱家,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都给沂蒙精神的形成打下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底色的作用。正是受到儒家文化和荀子思想的影响,沂蒙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仁、义、忠、勇、孝、直,即处世以仁、待人以义、对国以忠、作战以勇、待亲以孝、相交以直。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沂蒙人民逐步形成了重道义、颂正直、求和气,公忠体国、厚道善良、吃苦耐劳、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勇敢坚韧的优秀品格。这些优秀品格积淀升华,逐步形成了沂蒙文化的根基,伟大的沂蒙精神就是根植在这样丰厚的历史文化沃土之上。

(二)时代背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模范行动催生了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共产党精心创造的结果,伟大的中国革命造就了沂蒙精神。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传播,就不会有沂蒙精神的形产生。[3]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中共中央把沂蒙山区作为根据地,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党组织发展早。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王大耳的王尽美,就出生于原临沂地区莒县的北杏村。继王尽美之后,沂蒙山区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利用在外地求学、务工的机会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得风气之先,不断向家乡人民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古老沂蒙带来希望的曙光。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大户燕翼堂的后代刘晓浦,1922年就由王尽美介绍入党,他的侄子刘一梦也紧随其后入党。叔侄二人在上海上学,假期回乡,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苍山暴动的领导者刘之言,也是临沂市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员之一。

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工作,首先要把党的主张晓谕老百姓,把党的主张晓谕群众,不是用嘴说,而是用行动用生命来说的。八路军115师进入沂蒙山,进入兰陵的抱犊崮山区。193910,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部队2000余人进入鲁南地区抱犊崮山区,进驻兰陵县大炉村时,已是傍晚,老百姓见有队伍经过,立即惊慌起来,紧闭寨门。有的战士想上前喊话,首长制止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到群众,这一带的老百姓被日伪顽军和土匪祸害怕了。我们刚到这里,群众不了解,别惊吓着他们。就在村外将就一宿吧。八路军就在寨门外休息。第二天早上,老百姓见没有什么动静,就打开寨门,却看见黑压压一批人,坐卧在寨门外的路两旁。村里人嘁嘁喳喳,议论着稀奇事。有消息灵通的人猜测道,听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是不是八路军开过来了?便公推几位长者出村探望。战士们见有人过来,便纷纷站起来打招呼,老大爷,早啊。在鲁南一带,从未有当兵的对老百姓叫大爷,他们才是大爷”“老爷呢。所以,一声亲切的老大爷,立即拉近了军民之间的距离。战士们进村后,热情的与老乡们拉家常、做宣传,帮助群众挑水、扫地、做家务、干农活……老百姓见八路军指战员和蔼可亲,与以往的截然不同,便主动为八路军腾房子、烧开水,亲如一家。八路军尊重、爱护老百姓的实际行动,亲民爱民的优良作风,帮助、扶持穷苦人的态度和真情,立刻像春风一样吹遍村庄,吹遍鲁南大地。当地百姓说:“自古以来没见过这样的队伍。共产党在沂蒙山区,改善民生、土地改革、民主建设、文化教育、倾听群众呼声,解放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爱护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沂蒙地区得到很好的落实,形成了非常重要的革命经验。沂蒙人民就是从我们党这里看到,什么叫光明,什么叫正义,什么叫做希望,从我们党那里感觉到新型的、人人平等的关系,所以都坚定不移地都跟着共产党走,谱写了一曲曲彪炳史册的沂蒙精神光辉乐章。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中国革命对改变民族命运、重塑民族品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结果。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谋幸福,人民群众才会坚定跟着党走,这正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给予我们的重要昭示。

二、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融入党的初心和使命

201311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工作时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心心相印,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4]习近平总书记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习总书记在临沂考察结束之后到山东座谈的时候,再一次提到了沂蒙精神,谈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这其实是把沂蒙精神创作的主体做出了一个科学饱满也更为立体化的诠释,沂蒙人民为什么对党和军队这么好,就是因为党在沂蒙根据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这是沂蒙精神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源泉或者是根源。沂蒙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党群之间、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血肉关系,党群军民高度一致、共同奋斗;其根本特征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之间、军民之间所达成的默契和所形成的深厚感情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令人惊叹,世所罕见,具有独特的典型意义和生动深远的时代价值。

(一)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爱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

沂蒙人民为什么坚定不移的跟着共产党走?因为党为人民谋解放谋利益,人民才坚定跟党走。就是因为我们党心里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注重对群众的宣传、组织、发动、武装,以心换心,作了大量的群众工作,让人民感受到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未来。在沂蒙,经历过抗战的人,几乎都会讲述一段八路军的故事,部队拴马的时候,都要把马嘴罩起来,怕战马啃了老百姓的树皮;住在村里,除了打扫街道和院子,还要把水缸挑满,这是满缸运动。正是这些细节,当时的沂蒙山区有一句顺口溜:日本鬼子趴窝,国民党吃喝,共产党唱歌。三支队伍中,只有共产党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主张和行动,赢得老百姓的支持,最终赢得了历史。沂蒙老百姓正是在亲生感受中了解到共产党才是他们可以依靠的,从此一心向党,铁了心的跟着共产党走,从此谱写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光辉乐章。就像市委宣传部任刚部长讲的那样,共产党、八路军和老百姓以心换心,才有了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四个自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砥砺前行,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用行动诠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国为民的本质。

(二)人民坚定地跟党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

爱党、信党,坚定信念跟党走,是沂蒙人民最宝贵的品质。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沂蒙人民以对党的无比信赖和忠诚,投身到伟大事业中。在革命时期沂蒙山区出现了一个群体——红嫂,指的是沂蒙山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奉献的女性群体。在我们党的宣传教育下,随着妇女解放和觉悟的提高,她们把支援革命动员参军、支援前线、救护伤员看作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她们把自己的命运和战争的胜负紧密联系在一起,她们所做的一切,奉献和牺牲,从小处说,是为家,为亲人;从大处讲是为国,为民族,爱党爱军其实就是一种高尚的家国情怀,使红嫂在关键时刻做出震撼人心的大爱壮举。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着上战场”“大军连营七百里,村村灯火到天明,这样的场景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观。沂蒙山区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人血洒疆场,沂蒙的老百姓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村村都是游击队,山山皆有主力军。在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提出的口号是破家支前,毁家支前,沂蒙的老百姓,由于部队军马没有草料,影响了行军打仗,老百姓就毫不犹豫的把正在扬花的小麦割下来,十几亩、几十亩给我们部队喂军马。原华东野战军一纵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生前多次来沂蒙凭吊战场。他深情地说,沂蒙人民太好了,对革命的贡献太大了。孟良崮战役前,他住在一位老乡家里,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战马饿得咴咴直叫。房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声不吭,拿起镰刀就走了出去,不一会背回一捆麦苗喂马。叶飞发现后赶紧制止,第二天一早,房东又把新屋上的麦秸扒下来喂马。这种奉献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仍然如此,沂河、沭河、迦河,一到汛期,给下游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治理河道,我们搬迁村庄500多个,几个县算起来,淹没了几十万亩的良田,还有几十个民工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沂蒙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坚定跟党走的政治信仰和行动自觉。

沂蒙精神是一个整体,反映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昂扬的精神风貌、独有的价值主题。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展示的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经验,昭示的是民族复兴的未来路径选择。

三、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指出,把沂蒙革命老区所蕴含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继承好、发扬好,是我们的重大政治和历史责任。[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一定要传承好、弘扬好沂蒙精神,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信念,心系群众,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一)在弘扬沂蒙精神中坚定信仰

秉持初心,就是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沂蒙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党为什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根本答案是:信仰的力量。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生活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巍巍沂蒙山苍翠绵延不绝,滔滔沂河水清流奔向远方。这里的山头燃烧过革命斗争的烈火,这里的土地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5由坚定的信仰产生的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沂蒙党政军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源泉。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堂内那密密麻麻62576位烈士英名,以及位数更多的无名英雄,他们的身上都有一段关于信仰的感人至深的事迹。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内的联名碑上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吕宝兰,一个只有21岁的年轻女孩,当刽子手架起血人似的吕宝兰准备行刑的时候,她面对敌人的枪口喊出的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当女孩用微弱的声音喊出那句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个年轻、高贵、纯洁的身体所焕发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而感动,那种力量就是信仰!正如罗荣桓元帅所说,这一流血的代价将是建设自由民主幸福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基石。这基石怎能不是一种信仰!

沂蒙精神充分诠释着信仰的力量。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这首战争年代诞生在沂蒙山区的《跟着共产党走》,传唱至今,这一歌曲的诞生表达了沂蒙根据地抗日军民的心声和信念。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沂蒙精神,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涵,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走在前列的宝贵资源和强大动力。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沂蒙精神表现为党和人民戮力同心、浴血奋战、生死相依,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斗不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沂蒙精神是一股整山治水、愚公移山的创业激情,是在自然面前不低头、不泄气、不气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冲天干劲;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沂蒙精神突出地表现为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为人先,为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几十年来山东人民从水深火热到翻身解放,从贫穷落后到实现小康的历史巨变,是沂蒙精神生生不息的最好写照;几十年来齐鲁大地从战火纷飞到繁荣富强的沧桑变化,是沂蒙精神开枝散叶、发扬光大的生动体现。[6]

(二)在弘扬沂蒙精神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沂蒙革命历史就像一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书,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方面进行减租减息以减轻人民负担,在政治方面实行人民民主以保障人权,在文化方面开展国民教育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其中,教老百姓识字明理彻底打破了过去愚民政策的束缚,真实的再现了尊重人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弘扬沂蒙精神的最重要的切入点。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就是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在今天,沂蒙精神时刻提醒我们:尊重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这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干部的社会责任和感情寄托。[7]沂蒙精神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生动、最有力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从上任之初就发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也表明,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群众一道前进。沂蒙精神发展的过程告诉我们,正是共产党践行了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执政源泉,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这一点,我们执政的基础就是在我们最基层的群众。历史发展到今天,党的执政地位、条件、方式环境、人民群众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关联,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沂蒙精神为指引,做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继承弘扬沂蒙精神,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三)在弘扬沂蒙精神中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赓续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价值引领。沂蒙精神在价值观层面上的意义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之于党的建设在追求、希冀、憧憬、向往方面的价值所在。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建战时地下托儿所,在3年时间里,养育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包括罗荣桓儿子罗东进、徐向前的子女。为了照顾革命后代,她和儿媳一起,把自家刚出生的孩子放到一边吃糊糊汤,把奶水喂给年龄小体质差的革命后代,她说,自家的孩子,没了还能生养,同志们的孩子要是没了,恐怕就没了血脉,咱舍上命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她家里四个孩子夭折了。其实在沂蒙人当中,像王换于这样的革命母亲很多,很多人家里都是养育了革命的后代、烈士的遗孤。这是沂蒙人价值观最生动的写照。恩情是水不是债,水泼出去是不求回报的。这也是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荣辱得失的价值标准问题,沂蒙精神他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参照系。二是行为规范。这是之于党的建设对于普通党员和群众进行教育、引领的重点。沂蒙精神是创造临沂奇迹的精神密码。正是在沂蒙精神的激励下,临沂才能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全市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的全省排名靠后,提升到在全省17个市中上升至第7位。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确实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不断的保健,实现主流价值的回归,通过沂蒙精神来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优秀因子,在当代中国,如果要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寻找一个实践样本,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一个有说服力的参照系,沂蒙精神当之无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赓续精神力量,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沂蒙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当年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在价值观、方法论、政治立场、意志品格、作风纪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实践,昭示着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当坚守的奋斗初心和行动原点。[8]沂蒙精神是激励我们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名义引领未来,我们必将充满信心与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兰陵县委党校)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2] 何中华.沂蒙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临沂大学学报,2014,(1):4-6

[3] 柴鸥林.论沂蒙精神[J].党政论坛,2014,(9):8-10

[4] 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N].新华网,2013-12-25

[5] 赵秋丽,李志臣.山东:让沂蒙精神闪耀时代之光[N].光明日报,2017-9-16

[6] 本报评论员.创新中闪耀时代光芒[N].大众日报,2011-8-8

[7] 赵秋丽,李志臣.山东:让沂蒙精神闪耀时代之光[N].光明日报,2017-9-16

[8] 王玉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N].学习时报,2017-11-24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