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民俗文化

故乡婚俗:贴喜联与铺床、滚床

时间:2018-11-23 15:47:02  作者:孙全成  来源:  查看:3856  评论:0

在我的故乡鲁东南一带,对于结婚,男方叫“娶媳子”,女方叫“出门子”。结婚是关系着人生幸福和传宗接代的大事,老少爷们都特别重视。一般来说,结婚的时间确定以后,男方就要忙着整饰新居。新居以前大都是自己建造的,需要整饰的地方不少:刷粉料、扎顶棚、布置线路、安放家具、吊挂灯笼等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项锦上添花的事儿,那就是贴喜联,这也是装扮新居的重要内容。 

喜联一般都要在“喜日”前的一至两天贴好,不但新居的院里院外,就是本家的也不能给漏了。喜联用红纸书写,如果整个家族中有先人故去未满三年的,就用蓝纸书写。喜联一般都请村中通晓文墨的先生执笔。喜主家准备好纸张,递上两盒香烟,说上几句客气话,交代明白数量,这事儿就无需自己再操心了,从剪裁到布局,从内容到格式,从笔墨到砚台,热心肠的写字先生是一包到底。 

本地常见的传统婚联很多,字数有四字、五字、七字或更多,等等不一。内容大多端雅规范,不少地方引经据典。这些对联,有的饱含着大伙儿对新人的赞美与祝福,同时委婉地对他们提出了要求;有的传递着添人添财的欣慰以及对家族和睦的期盼,也有的透露着对街坊邻居、亲朋好友捧场架势的感激,今特举例如下: 

从字数看,四字联如: 

百年好合,五世其昌

五字联如: 

雀屏欣中目,鸿案举齐眉

七字联如: 

云汉桥成牛女渡,春台箫引凤凰来

从内容和适合贴的场所看,大门联如:    

扫庭阶迎宾驾,乐奏笙管接鸾舆

洞房联如: 

柳色映眉妆镜晓,桃花点面洞房春

祖父母房联如: 

家门有幸孙为婿,宾客尤欢子作翁

父母房联如: 

子媳有缘歌雅韵,翁姑含笑唱宜家

兄弟房联如: 

戚友咸夸新媳好,乡邻皆道良嫂贤

姊妹房联如: 

开镜香生门迎皓月,启窗花暖座有清风

临时搭建的露天大厨房,柱子上有时也来上一副: 

客有隆谊来庆贺,厨无美味实愧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时俱进的喜联也层出不穷,如: 

并肩共赴新征路,携手同描改革花

又如: 

婚尚自由除旧陋,礼从俭朴树新风

喜联属于“文雅”的事儿,不但写的时候有很多学问,而且贴的时候也要注意,比如要求上联在右下联居左,要和房舍的用途或居住者身份对应起来,要贴得左右对称、美观大方等。有的人家虽然不那么讲究,可是有些地方还是不能马虎,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大红的对联四下一贴,喜庆的氛围立刻就浓多了,即使竹篱茅舍的人家也能让人嗅到喜气洋洋的味儿,真的给人蓬荜生辉的感觉。 

结婚是人生的“四大喜”之一,礼节颇多,处处讲究吉祥如意,铺床也不例外。 

在过去,新人的喜床要用全木做成,连接的地方都是榫卯结构,不准有与铁沾边的东西。喜床上一般都有精致的花纹,这些花纹,或描画或镂空,镂空的部分再染上红漆,称为花板子床,大概两米长,米半宽。这种喜床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能见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变成了“席梦思”等高档的卧具,尺寸也大了许多,躺上去可就舒服多了。

铺床,是结婚准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都是安排在结婚的头一天。婚床安置的时间、位置、方向等都是由明白先生在查日子的时候预定好的,为图吉利,一般不做更改。 

铺床一般由新郎的母亲和婶娘伯母们张罗。在以前使用木床的时候,为了防潮,新床的四个腿儿下面,要垫上用红纸包裹的四块新砖,称之为“金砖垫床”。红纸里还有钱币、红枣、栗子、花生,祝福新人财气旺盛,早生贵子。床撑上一般衬垫高粱秸秆,要放得顺头顺脑,以使新人的生活顺顺溜溜,另外还要夹嵌几个高粱根疙瘩,提醒新人不忘根本,免得坠入温柔乡忘了爷娘。也有用芝麻秆做衬垫的,祝福新人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床面上有铺有盖,褥子和被子都讲求成双,枕头成对。这些物件制作的时间都是农历偶数月的“双日子”,受委托做这些活计的,是被称为“全命人”的丈夫健在并且儿女双全的妇女。床的正上方以前围围幔,后来架蚊帐。铺床的时候,褥子和被子里要放些大枣、栗子,以及染成红红绿绿的花生、白果等讨口彩的干果,这些东西,也有用红线串成串儿,坠在被褥四角的。

自铺好后一直到结婚满月,这段时间喜床不能空着也不能移动,为的是讨个夫妻和美、婚姻牢固的彩头。在过去,小两口一般都会住到满月,再合理安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双方或一方很多不能在喜床上睡足一个月,这时也要在床上放根扁担,称作“压床”。 

在结婚的头天晚上,新郎要由一个未婚的小侄儿陪着睡,并且在休息前让他到床上打几个滚儿,谓之“滚床”。这时候屋子里一般都会有很多人凑热闹。巧嘴的伯母、婶娘或嫂子等人,在孩子滚床的时候会不失时机地说些中听的巧言妙语:“滚床滚床,人财两旺”“今晚小子滚遍床,以后儿女排成行”“上滚床,下滚床,一年一个状元郎”。说的人妙语连珠,听的人心花怒放,期间不免有调皮的孩子连比带划地插科打诨:“上滚床,下滚床,一年一个屎壳郎。”大家于是哄堂大笑,一边又忙着追打嬉闹的孩子。如果滚床的小孩子顺手从床上摸到干果,周围的人于是又会说“抓着栗子拿到枣,日子肯定比人好”等等吉利话。如果碰巧滚床的尿了床,大伙儿就更高兴,认为是新人后辈要发达的好兆头,“今晚小子淋了床,儿孙代代进朝堂”,于是笑声更加一浪高过一浪。

在我的故乡,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这些婚俗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其中的大部分仍保留着传统的味道,令人每每想起时,心中就溢满了浓浓的故乡的温馨气息。

(作者单位:临沂市罗庄区褚墩中学)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