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理论研究

沂蒙精神的三大文化基因

时间:2019-11-15 9:03:56  作者:程冠军  来源:  查看:2836  评论:0

沂蒙精神是一座高山,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她既是山东和山东人民最有代表性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样本之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临沂考察时对沂蒙精神作出高度评价:“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巍巍沂蒙山,山山铸丰碑;滔滔沂河水,水水见精神。沂蒙山区与井冈山、延安地区同为中国三大著名革命老区。这三大革命老区分别诞生了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座精神的高山,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她既是山东和山东人民最有代表性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样本之一。如何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沂蒙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回答好这个时代课题,首先要探寻沂蒙精神的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的传统基因

沂蒙精神的源头活水在于邹鲁精神。邹鲁精神诞生于邹鲁文化,邹鲁文化是齐鲁文化的源头。邹鲁文化诞生于东夷文化,沂蒙山区恰恰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更为重要的是,邹鲁文化的直接诞生地——“邹鲁”也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这里先后出现了孔子、孟子两位大思想家。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邹鲁文化或邹鲁精神,逐渐演变为礼仪文化的代名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标准符。如,沿海文化名城广东潮汕、福建泉州等称海滨邹鲁,江南文化名城称为江南邹鲁。邹鲁之风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东南亚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韩国的安东市就有“海东邹鲁”之称。

邹鲁文化和邹鲁精神的内核是尊道贵德,邹鲁精神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因子,被历朝历代推崇。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在封禅泰山之前,先到邹鲁文化的代表——峄山(古称邾峄山)进行了封禅。这是因为当时的邹鲁是先秦思想文化的中心,集中了一大批文人士人,是一块文化和精神的高地。因此,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选择了先封禅峄山,表示对邹鲁文化的承认和尊重。

邹鲁精神是沂蒙精神的主要传统文化基因。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沂,地域上分属鲁国、齐国、楚国等国,并有郯、莒、费、小邾等诸小国并存,因此,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齐文化,锐意进取、融汇南北的楚文化,以及群星灿烂、兼容并包的方国文化,都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沂蒙山系独有的崮文化也对沂蒙人民的性格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沂蒙山的山形大部分四周陡削、山顶为平地,因之称崮。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沂蒙七十二崮,孟良崮、抱犊崮均在其中。一方山水一方人,崮文化积淀了沂蒙人民崇高平直的性格特征,也是沂蒙精神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革命文化是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

沂蒙不仅是一方文化厚土,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早在1926年,沂蒙山区就发展了第一批中共党员,并于1927年4月成立了中共沂水支部委员会,成为沂蒙山区最早的党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中共中央决定“派兵去山东”。大批共产党员和干部从革命圣地延安来到山东,八路军115师也挺近沂蒙山区。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进驻沂蒙,党和军队领导人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先后来到这里,指导山东的革命斗争。沂蒙老区作为革命根据地,长达12年之久,仅次于延安地区。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等曾长期驻扎在这里。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缩影。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120万人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革命先烈牺牲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陈毅元帅曾感慨,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担架抬出来的,小车推出来的。沂蒙人民用小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出了新中国的诞生。

沂蒙山区英雄辈出,沂蒙人民前赴后继。革命战争时期,从这里走出了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有“肩扛火线桥”的——李桂芳,有“支前英雄群体”——陈毅担架队,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水乳交融”,这个“水”是什么水?是泪水、血水、汗水。“生死与共”,这个“共”是什么共?是共生死、共命运、共奋斗,共创、共富、共享。党与人民水乳交融,人民与党生死与共。党爱民、民向党,同呼吸、共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时期党的建设就是要构建这样一种党群关系——这也是沂蒙精神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有益启示。可以说,革命文化是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也是沂蒙精神最核心的基因。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沂蒙精神的创新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为沂蒙精神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但仅有这两大基因还不能包含沂蒙精神的全部内涵,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创新发展还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同时沂蒙精神也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同时也包括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精神。

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沂,曾以贫穷封闭与落后著称,有“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记载。由于改革开放前的长期计划经济,临沂人民虽然和全国人民一道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一直不尽人意。直到1984年,临沂市13个县有7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临沂地区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贫困地区,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临沂人民不等不靠,不哭穷、不伸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临沂奇迹”。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市场奇迹”是临沂人在改革创新中创造的最显著奇迹。以长江以北最大专业批发市场著称的临沂商城,是临沂的一张世界级名片。临沂已成为中国的“商贸物流之都”,现有专业批发市场131处、经营业户6.5万户、经营商品多达6万个品种。每座专业市场自成一城,连绵成势。每天有数十万人、数万车辆出入市场,使人们感受到来自沂蒙大地的无限活力。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临沂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临沂的发展靠的是沂蒙精神的引领。在沂蒙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沂蒙山区在改革开放时期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群体和先模人物,他们有:被誉为“九柱擎天”的9名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庄——九间棚;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就图群众说党好”的峪子村党支部书记——梁兆利;沂蒙新红嫂——朱呈镕;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王廷江;临沂商城的领航者——王世岭;雪域高原的将军医生——李素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优秀因子,也是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如果要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一个实践样本,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一个有说服力的参照系,沂蒙精神当之无愧。

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彰显文化自信。沂蒙精神印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沂蒙精神,探索其宝贵的时代价值,更好发挥沂蒙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必将能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也必将为我们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