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学术动态

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夯实筑梦根基——山东社科论坛“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讨会观点综述

时间:2014-5-26 11:54:56  作者:张传民  来源:  查看:1749  评论:0
为探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学习沂蒙精神,宣传沂蒙精神,研究沂蒙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动党的建设,在全党即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山东社科论坛-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讨会于4月13日-14日在临沂召开。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李君如,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孙守刚,解放军报社原副副总编辑孙临平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教授谢春涛,全国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杨庆存等知名专家作主题发言,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瑛主持开幕式,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周忠高作总结讲话。论坛由光明日报社、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委高校工委、省委党校、山东社科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临沂市委主办,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大学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研讨氛围浓厚、研讨深刻、成果丰硕,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人民日报刊发消息、综述和专家文章,光明日报刊发大篇幅消息并开辟专版刊登专家发言观点,中国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求是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凤凰网等国内20多家重要媒体进行报道。现将观点综述如下。
  一、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
  会议认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其本质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精髓就是忠诚与奉献,必须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代代相传,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永恒精神动力。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认为:必须摆正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位置。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是胜利前进的保证。沂蒙精神的核心和实质是党、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当时环境恶劣、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党和军队把群众当成爹娘,用生命保卫胜利成果,保卫群众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摆正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位置。人民群众永远是主人,党员干部永远是公仆;人民群众永远是先生,党员干部永远是学生。党员干部热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党,跟党走。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孙守刚认为:沂蒙精神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沂蒙精神不仅仅是临沂的,也是山东的,更是全国的。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山东人民把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朴素感情转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使沂蒙精神不断升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沂蒙精神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有两个重要支点:一是信仰,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二是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少将孙临平认为,沂蒙精神是人民的精神。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党的引领下,经过不懈奋斗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哺育了党和军队的伟大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瑰宝。人民精神是我们把握沂蒙精神、坚持发扬群众路线的思想之宗和实践之道。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孕育的精神,是沂蒙人民创造的精神,是沂蒙人民创新的精神。今天,沂蒙人民书写着大美临沂的时代新传奇,也为光大弘扬沂蒙精神演绎着改革不止、开放不止、思想解放不止的时代新内涵。我们必须牢记人民是父母;牢记一切为人民,和最广大人民在一起;永远牢记一切靠人民,靠人民主体实现中国梦。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认为沂蒙精神是一个多元素的复合体,内涵丰富而深邃。所谓沂蒙精神,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沂蒙山为标志的地域文化,以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为象征的红色文化,以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和不屈不挠为主导的时代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而形成的传统,或者说经过长期地提炼和升华而构成的一种精神气质。山东社科院院长唐洲雁认为,沂蒙精神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孕育产生和发扬光大的。坚持走中国道路,就必须要发扬沂蒙精神所倡导的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青岛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振海认为,沂蒙精神是具有活力的时代精神,其本质体现是群众路线,群众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求。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艳玲认为,沂蒙精神的当代解读是把沂蒙精神融入群众路线教育的前提和切入点。山东轻工业学院教授许忠明认为,“政党-群众”结构是沂蒙精神的特点的中心,探析沂蒙精神要在科学性、主体性、包容性和创造性四个维度上下功夫。
  二、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会议认为,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是形成和铸就沂蒙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弘扬沂蒙精神,能够不断增强坚持群众路线的实效性,对做好各项工作都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具有深刻的辩证的内涵。“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讲的是党做工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两者的联系是党要根据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党坚持群众路线,就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认为,要用沂蒙精神做好群众路线教育。沂蒙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那种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现在我们党成了执政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作风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孕育沂蒙精神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共产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军队和民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人民群众当作亲娘,人民群众才会把党的干部当作亲儿子。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群众路线不能丢。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谢春涛认为,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年沂蒙地区的老百姓为什么死心塌地地支持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因为在革命时期,我们的干部都明白密切联系群众意味着什么。现在我们成了执政党,“管”老百姓了,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多了很多难题,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加以解决。山东省委政研室副巡视员王侠认为,如果没有战争年代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自觉意识,没有人民军队保护群众的舍生忘死,就不会有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度信任和热爱,对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心。群众路线是铸就沂蒙精神的基石。
  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述存认为,从沂蒙精神的因果关系上分析,一是党的群众路线铸就并促进了沂蒙精神发展;二是沂蒙精神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载体,应使沂蒙精神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山东省委党校哲学研究部主任张友谊认为,沂蒙精神是在党的群众路线铸就和培育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形成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两者相辅相成,开拓了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前景。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秦正为认为,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丰富的基础,是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支撑,是群众路线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把握的要求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认为,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要抓住对待人民群众态度这个根本。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把人民当英雄,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必须把人民当老师,全心全意向人民学习。二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以制度建设的进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只有建立完备系统、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并且在实施中严格执行,才能造就出好的作风,好的队伍。三要抓住领导班子这个重点。从领导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党心民心对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要求。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好群众路线。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在和平年代,党怎样把自己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党风的重要任务。要以转变作风为前提做好群众工作,要以信任为纽带做好群众工作,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做好群众工作,要以制度为保障做好群众工作,要把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结合起来做好群众工作。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紧迫课题。在干部的道德建设中,尤其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谢春涛认为,群众路线要靠制度机制保障。群众路线一方面要靠教育,另一方面要靠制度、靠机制。首先,选人用人要有群众参与。我们的党员是公仆,公仆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习近平主席讲:“权为民所赋”。选人用人要扩大民主,要选群众公认的,让老百姓在选人的过程中有发言权,有影响力,把他们所满意的人选到为他们服务的位子,把他们满意的干部选到更高的位置。其次,决策做事要体现群众利益。老百姓的利益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我们做事一定要反映群众意愿,群众愿意的事多干,尽可能做好,群众不满意的事、群众坚决反对的事那就不能干。再次,工作成绩要由群众来评价。领导干部做得怎么样,能不能升迁,让我们的老百姓,让我们的服务对象来评价。最后,要不断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想一想到底党群关系当中有哪些突出问题,我们到底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解决了,群众就会对党越来越有信心,群众路线也才能深入地贯彻落实。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认为,要依靠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命运,认识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沂蒙红嫂的感人故事等。我们要通过历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助理王友明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给农民以实际利益,要构建社会保障,让每一个人与国家成为一个共同体;要依靠群众,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创新本领。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文洪潮认为,弘扬沂蒙精神一要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二要反腐败,三要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四要保持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雷认为,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制定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发展的保障。德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朱秀英认为,军民鱼水情的现实启迪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山东省委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王成新认为,群众观的本质是唯物史观:当官要为民做主,让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靠的是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把人民群众的发展提高到更高的位置。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院长孙守春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干部要以网络问政密切联系群众,以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为人民服务,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网络危机应对机制。
  四、沂蒙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
  会议认为,沂蒙精神底蕴深厚,是中国精神的缩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孙守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弘扬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加快山东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要勇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历久弥新、永葆活力、世代相传,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出灿烂光芒。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郑曙村认为,在中国梦语境下沂蒙精神存在重要激励价值:具有信仰激励价值,其中的坚定地跟党走,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的共同信仰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支柱;具有道德激励价值,其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根基;具有创新激励价值,其中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国家与时俱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有人本激励价值,其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本理念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价值观基础。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何中华认为,沂蒙精神具有历史的穿透力,面对市场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弘扬沂蒙精神可以使我们获得道德上的免疫力和文化上的免疫力。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谭建认为,沂蒙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弘扬它的时代价值,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它与时代的结合点。山东社科院文化所所长涂可国认为,弘扬沂蒙精神是体现群众路线、提高中华民族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爱华认为,沂蒙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今天的和平值得珍惜,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山东社科院政治所副教授冯锋认为,新时期我们共产党人要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就要以沂蒙精神为重要思想引领,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上一篇:“银雀山兵学大讲堂”即将开讲
下一篇:没有了
本类推荐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