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沂蒙旅游

临沂艾山

时间:2014-6-3 20:43:54  作者:未知  来源:  查看:8605  评论:0

       艾山以盛产艾得名。位于马厂湖镇、朱保镇、兰山街道交界处,海拔254.6米,为兰山区境内最高峰。原名华艾山,俗称艾花山。明代林焕《存畏堂记》载有“沂州域西有山曰华艾,岗势隐现,绵亘数十里”;民间传有“七十二孔莲花桥,紧靠艾花山”之说。艾山有东、西两个山头,西部山头较高,俗称大艾山;东部山头稍低,原名铁牛山,俗称小艾山。该山四周无大山,周围地势低洼,山体突兀挺拔,大小两个山头,东西对峙,势如奔马,古人誉之“大艾如马小艾驹,两山相逐类联呼”。《春秋·隐公六年》有“公会齐侯于艾”的记载,旧时文人便附会此山为鲁隐公与齐侯会盟处,故《沂州志·艾山怀古》有:“满山松桧倚空长,流水漂花绕涧香,盟会有基人到少,但闻啼鸟送斜阴”之句。山体主要由石灰石构成,山坡上岩石裸露,一簇簇,一块块,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近观,如蝎、牛、猪、狗等动物状,各具神态;远观,若群羊卧起,栩栩如生。民间传说,东海龙王之女,为夫家虐待,在艾山牧羊,后得柳毅传书,得返龙宫,所牧之羊遂化为石。该山西周古迹、古建筑、人文景观颇多。山东麓庙上村(属兰山街道)的艾山神祠,建于宋元丰时,本祀山神及神夫人,后讹为柳毅和龙女,遂俗称“娘娘庙”,庙前有柳公祠、关帝庙、钟楼、戏台等建筑,现仅存3间殿堂及前廊;又有相传曹操屯兵十万的操练场“曹家峪”、乾隆下江南时走过的“皇路”,以及无梁殿、牛王庙、土地庙、万仙洞等。

       从古至今,艾山被人们视为风水宝地。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把艾山辟为皇家园林禁地,为御马操练之地。马厂湖之名即来源于此。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皇路”至今犹存,这都无声的诉说着艾山悠久的历史。

      《临沂县志·山川》称:“艾山,城西三十五里,铁牛山在其东”。铁牛山,亦称小艾山。故前人有“大艾如马小艾驹,两山相逐 类联呼”之诗句。早在2700多年前,鲁侯与齐侯曾在艾山会盟(《春秋·隐公六年》:“公会齐侯盟于艾”)《沂州志·艾山怀古诗》写道:“满山松桧待长空,流水漂花绕涧香;盟会有基人到少,但闻啼鸟送斜阳。”抒发了深深的怀古之情。 艾山多石,远望如羊群卧起之状。神话传说东海龙王之女,为夫家虐待,在艾山牧羊,后经书生柳毅传书,得返龙宫,而群羊遂化为石。该山东麓的庙上村,立有艾山神祠,本祠山神及神夫人,后论为柳毅龙女,俗呼为“娘娘庙”。今庙上村即由娘娘庙简化而来。娘娘庙以外,立有柳公祠专祠柳毅,唐《传奇》中的柳毅传书故事,被附会移植于此。由于“龙女”之故,此地成为历代天旱祈雨之处,民间说“有求必应”,灵验无比。清康熙时兖东道徐惺作《艾山纪事》,记述祈雨灵迹,事虽荒唐,但却反映艾山香火不绝之盛况,不知何时,“龙女”升为“龙母”,龙母庙前的那口井,便成为“柳毅传书”之处。

艾山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爱女,嫁给了沂河小龙为妻。婚后,沂河小龙常常毒打龙女,不久将龙女罚到艾山牧羊,龙女痛苦之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东海一柳姓书生,赶考归来,路径此地,慕艾山之名,登山游览,因为问路,与龙女相识,并帮龙女把一封写给龙王的书信九死一生送到东海,临行,龙女伫立山岗,目送柳生远去。龙王见了书信,速派太子赴沂河铲除了小龙,到艾山救出龙女,父母与女儿团聚,悲喜交集,倾诉不已。
从此,沂河中不再有龙,艾山上的羊群,失去了主人,也自动绝食,不再吃草喝水,化作了石头。
龙女回宫以后,为报柳生救命之恩,愿以身相许,龙父母也敬重柳生见义勇为,恩准龙女之愿,柳生亦欣然应允。
不久,龙女和柳生夫妻双双回到艾山游览,行云施雨,保护当地禾苗不受旱灾。
为此,人们在艾山脚下为龙女修建了娘娘庙,天下庙宇,都是庙门朝南的,娘娘庙也不例外,谁知就在竣工的那天夜里,娘娘现了真身,拔下头上的金簪把庙门拨向东方,龙女娘娘多么眷恋她的东海故乡和亲人啊!此后,据说每当遭遇旱灾,人们只要到庙中祈雨,就会有求必应,灵验异常。
传说艾山脚下的庙上村,就是由娘娘庙演变而来的。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