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沂蒙精神弘扬

用心感悟山东“小延安”的群众工作

时间:2014-6-10 9:11:58  作者:柴鸥林  来源:  查看:2778  评论: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对于党的群众工作,大家肯定不会陌生,有的同志可能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特别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群众工作与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相通相融,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基础和条件。尤其是来到抗战时期被称作山东“小延安”的莒南县大店,看了旧址和展馆,我和大家一样,心绪很不平静,透过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那一尊尊雕像,还有那些当年的一件件实物——马灯、纺车、油印的识字课本……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但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讲的人民的“四个最”——人民最可敬、人民最可爱、人民最可怜、人民最可畏。既然最可敬就当自觉尊重群众,最可爱就当主动联系群众,最可怜就当真情关爱群众,最可畏就当诚心依靠群众。这些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那么,谁是人民呢?有人说,“人”和“民”是可以分开来说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是生物学里的概念,而“民”则是政治学里的概念,它是与“官”相对应的,有时还特指农民。所以,人民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比如蒋介石,他是不是人民?曾经是,抗战的时候就是;解放战争时他就不是,不仅不是,他还是人民公敌,是我们要推翻和打倒的主要对象。通过观看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蒋介石在内),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战胜中华民族共同的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瓦解和孤立反动势力。这是当时最重要的群众工作。尤其是在根据地倡导建立了新型平等的人际关系,进行“豆选”等普选,推进男女平等,使千百年来受压迫最深的劳苦妇女翻身得解放,她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有了做人的权利,千千万万个“王换于”深切地领会到“旧社会妇女是根草,共产党来了妇女是珍宝”的朴素道理,才有了她们的敢爱敢恨,大义大勇,在生与死、铁与火的考验中,毅然决然,送子送郎参战,毁家支前,乳汁救伤员,义薄云天。

在经济上,我们在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二五”减租,对半减息,这也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老百姓懂得了谁养活谁的道理,开天辟地头一回,贫苦农民有饭吃,有衣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纷纷报名参军参战,奋勇支前。115师刚来到沂蒙山的时候,可以说是人困马乏,只有区区六七千人;由于得到了沂蒙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如鱼得水,迅速发展壮大,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队伍达到27万,光是跟随罗荣桓挺进东北的子弟兵就有六万多人,形成了后来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随后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6.6万人来到沂蒙,与山东八路军20多万人会和,从这里又走出了我军的另一支强大的主力部队——第三野战军。这就是群众工作的巨大威力——战争的伟力来自于人民。

从展馆里大家还可以看到,在文化上,我们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启迪民智,“庄户学”名噪一时,这也是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庄户学是抗日战争时期,滨海解放区首先创办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1943年春,从滨海中学毕业的张建华被分配到莒南县洙边区刘家莲子坡村担任抗日小学教师。开始,他按照正规的小学办学方式教学,白天上课,晚间放学,星期天休息,可是不久,学生越来越少,不是请假就是旷课,三四十个学生,最后剩下了四五个人。张建华为了调查清楚学生不上学的原因,走出学校跟踪孩子们,发现他们都在参加家庭生产劳动,有的割草、有的拾粪、有的放牛放羊、有的在家看护弟弟妹妹。张建华于是放弃了正规教学,跑到田间地头混进了孩子们中间,帮助他们干活,休息时,趁便教他们识字,如他把割满青草的篮子排成一行,教孩子们学习“十八个提篮看齐”这七个字,孩子们很快学会了。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张建华将他们编成了各种小组,像拾柴组、割草组、放牛组等,合理安排劳动和学习时间,白天在田间地头山坡教课,雨天回教室学习,这种办法收效很大。村干部和家长纷纷称赞:“这样子上学不大离儿,又干活来又学习,倒很合乎咱庄户人的口味,象个庄户学堂。”“庄户学”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之后,又根据需要办起了成人班、妇女班和村干部班。莒南县文教科将刘家莲子坡村的“庄户学”经验在全县推广,一时形成了“庄户学”的热潮,到1944年秋,“庄户学”在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推广。为配合“庄户学”的教学方式,各地文教主管部门编印了一些与之相适应配套的教材。该教材土纸油印,64开本,文字竖刻,21页,有课文38篇,课文内容以群众所喜闻易记的顺口溜形式编写,每课的文字在二三十字左右,内容有“农业生产”方面的,象“耕地”、“开荒”、“种地”、“变工”、“根据地大生产”等,有“政治理论”方面的,象“参加农救会”、“讲民主”、“共产党”、“八路军”、“跟着毛主席走”等。还有“识字班”的称谓,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这是当年人们对未婚女性的统称。在沂蒙山老区,因参加识字班的多为年轻妇女,后“识字班”演化为对年轻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的称呼。一般女孩到十五六岁,出嫁之前,就可被称为“识字班”(相应的男子被称为“小青年”)。流行于临沂,日照等地的识字班,是地地道道从大店镇传播到整个山东解放区的。它是革命战争年代老区妇女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追求上进的代名词,后来成为山东部分地区方言中对年轻女子的称呼。例如,大店九村78岁的庄乾和当时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是村里识字班的班长。她回忆说,每天正午12点,她的哨子一吹,村里六七十名年轻妇女,立刻就会聚到村头,一同上课。当时的老师,是一名《大众日报》的编辑——一位二十多岁、姓赵的年轻人,五冬六夏经常只穿一件黑色的旧夹袄。而当时的许多青年妇女们,都是像庄乾和一样从识字班开始,逐步接受了新的思想,成为村里的积极分子。

同志们,在那个早已逝去的异常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的队伍一到村里,就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真个是抓起扫帚就扫地,拿起扁担就挑水,大爷大娘不离口,嘘寒问暖热心头。徐向前元帅吃了老乡几个红薯,也要照价给钱;罗荣桓元帅看到房东大爷衣着单薄,就把自己的大衣送给老人;黎玉省长带头帮助驻地群众耕地,和群众一起用身体拉犁。党员干部把群众的生产生活挂在心上,就连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婆媳和睦、婚丧嫁娶等也都主动关心,根据地的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亲如一家,鱼水情深,血肉相连。不管形势任务环境如何变化,这永远是我们党生命和力量的源泉。

现如今我们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执政60多年了,我们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和当年的抗日根据地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现在的群众工作却常常显得苍白无力、捉襟见肘、甚至力不从心。我们确实应该扪心自问:现在的群众工作与前辈们相比,究竟差在哪里?为什么在过去非常平常的事情现在却显得那么不同凡响?为什么在过去大家都会自觉去做的事情现在却要大力提倡?大家看了这里的两个旧址和展览,肯定会有自己的回答和思考。我认为,大家至少应该思考以下三点:第一,任何时候都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始终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边。须知,政党是人民的工具,而不是相反,不仅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而且不能把群众当成是自己的下属。曾经有人发表文章,说中央实行的众多惠农支农措施,是给农民送了一个大红包,是对农民的恩惠。这种观点就没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因而是不能成立的。要像前辈们那样,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二,不管制定什么政策,都要想到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至少不能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说,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让群众不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而不是假借改革之名去损害甚至是剥夺他们的利益。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同以往,不再仅仅是过去的发动、宣传、教育和组织,而是要集中到做好维护、平衡、协调各方利益这个中心之上,这是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核心所在,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其他各项工作就容易上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群众也由过去的“政治人”变成了“经济人”,将来还要向“和谐人”、“文明人”转变。在今天,既然是“经济人”,就有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问题,革命老区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例外,不同的群体、阶层都在最大限度地主张自己的权益,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利益,所以,利益冲突、纠纷、甚至对抗就在所难免。出问题很正常,关键是能否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及时有效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三,维护公平正义是群众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形成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就是要靠体制和过硬的工作,让群众的冷暖有人问,怨气有地方诉,说话有人听,疙瘩有办法解。在工作思路上,不能象过去那样笼统地假定根本利益一致,而是要假定群众的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有冲突的,也就是利益冲突假定,学会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寻求和谐之道,在处理各种复杂矛盾中提升执政能力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就能够超前谋划,出台的措施科学有效,维护稳定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概括起来说,就是使群众工作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工作措施科学。最后,我把自己的所思所讲概括成一幅对联,送给大家,一起共勉。上联:立党为公以国为怀国运昌隆国力强盛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民心凝聚民气昂扬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