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红色革命文化

红嫂:沂蒙精神中闪耀的女性光辉

时间:2014-6-10 9:20:32  作者:李 燕  来源:  查看:6218  评论:0

    回忆战争岁月,总让人激情澎湃,喊一句同志亲三辈,叫一声红嫂泪花流,说红嫂,唱红嫂,红嫂的故事数不清,红嫂到底是谁?红嫂的身影何以遍布蒙山沂水?红嫂的青春何以不老?红嫂的精神何以长存?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陈迹,走上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路,去探寻红嫂的脚步,去寻找那深藏民间的水源木本、春露秋霜。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如果选出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中国,肯定会有“革命”和“战争”这两个词。沂蒙地区更是因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兵家必争之地。临沂老乡,著名的军旅作家苗长水曾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沂蒙山人的影响很大,它使沂蒙山人见到了外面的世界,改变了很多沂蒙山人的命运,战争对沂蒙山人实际上是一次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新创建的沂蒙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使沂蒙人民从长期困扰他们的思想空虚和冷漠中解脱出来,第一次在心目中明确地建立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们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裹腹和延续生命,而是为了更高尚的目的。妇女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不再甘心总是做战争中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对象,她们开始萌发出前所未有的革命意识,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沂蒙妇女积极参加政治、经济活动,她们和党的干部平起平坐、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我活了大半辈子,窝在心里的不平事,今天才敢说出来!”她们从共产党人和八路军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前途和奋斗的方向,这使得沂蒙女性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战争中。她们缝军衣、做军鞋、救伤员、传情报、送子送郎参军、抚育革命后代,历经枪林弹雨,舍生忘死,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一、红嫂称谓的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沂蒙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区5.5万余名妇女参加了瓦解日伪军的工作,瓦解敌人9.8万多人;15.5万余名妇女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工作人员;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护伤员1.9万余人。这绝不是一个干巴巴的简单的数字,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千千万万或喜悦、或慷慨、或悲伤的真实事迹所组成的,在这些普通而又伟大的沂蒙女性身上演绎出来的事迹虽然不是什么神话和传说,但一个个大仁大义大爱之举,却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灵魂的千古一叹,成为人类战争史上惊世骇俗的绝唱。

解放战争中,沂蒙妇女积极响应“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提出了“男女老少齐动员”、“能抬担架的上前线,留下来的搞生产,打败蒋军再团圆”的口号,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战争后勤任务。平邑县4000盘石碾昼夜不停,全县参加碾军粮的妇女达20多万人;莒南县十字路镇的妇女加班加点,一夜间就裁出了5万米布,缝制成1500条军粮口袋;不少妇女还用自家的油篓、柜子、枕套代替口袋装运军粮。“大军连营七百里,村村灯火到天明”,当时一位战地记者描述了这动人场面,这是沂蒙女性全力支前的真实写照。迟浩田上将曾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我在沂蒙山区五次负伤,是沂蒙红嫂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沂蒙妇女在战火烽烟的岁月中,舍弃了许多常人难以舍弃的东西,也得到了常人难以得到的无上荣誉,和平建设时期,她们没有向党和国家要求什么,仍和乡亲们一样劳作着、生活着。当国难当头,民族危难时,“位卑未敢忘忧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国家的兴亡。和平安定时,又淡泊名利,安于清贫。正是这些伟大而又平凡的妇女铸成了中华民族的半壁脊梁。沂蒙妇女的英雄事迹感动了著名作家刘知侠,他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创作了小说《红嫂》,后又改编成京剧和舞剧,在全国各地演出和传唱。1964812,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京剧《红嫂》后,毛主席在接见“红嫂”的扮演者张春秋时作了重要指示,“《红嫂》这出戏是军民鱼水情的戏,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教育更多的人,做共和国的新红嫂。”由此“红嫂”正式成为对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爱党拥军的沂蒙女性的群体性称谓。

二、沂蒙红嫂积极拥军参战的光荣事迹

革命战争年代,身处战争腹地的沂蒙妇女最主要的生活目标就是拥军参战,她们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假如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的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沂蒙妇女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这场为国为家的战争:拥军支前。积极为军队缝军衣,做鞋袜,护理伤病员。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有干部20万,野战军近30万,地方部队30万,常备民工20多万,军工工人和医护人员数十万,共一百多万脱产人员,如果以每人每天消耗2斤粮食计算,每天要消耗300万斤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还要加工成熟食。另外,这一百多万人每人每年还需要衣服和鞋子,保守估计一年至少也需要几百万套衣服,上千万双鞋子。沂蒙地区大批青壮年劳动力都参军支前上了前线,保障部队后勤的工作就基本上全落在妇女的肩上了。在“一切为了前线”口号的号召下,沂蒙地区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大娘,下至八九岁的小姑娘全部都动员了起来,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将自己舍不得吃的粮食烙成煎饼、舍不得用的新布做成军衣军鞋,送给前方的战士,这无疑是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动员亲人参军。妇女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她们对革命的认识和态度对于家庭中的男性是否参加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沂蒙妇女除了积极拥军支前外,还主动动员自己的亲人踊跃参军。1947年的《大众日报》曾报导过新泰、沂中、沂北等三个县“25位老祖母送孙子、213位母亲送儿子、157位妻子送丈夫、30多个姑娘送未婚夫、40多个姑娘送兄弟、父亲参军”的感人事迹。青年妇女“识字班”们扭着秧歌把自己的亲人送到部队,并一再嘱咐:“好好干,打垮老蒋再团圆。”参军人员一致表示:“不打垮反动派誓不返乡!” 由于强有力的动员工作,仅1947年上半年,沂蒙山区就有5万青年参军。支援部队行动。沂蒙妇女把八路军、解放军视为自己的亲人,除了冒着生命的危险掩护濒临险境的我军战士之外,党组织和妇救会还组织沂蒙妇女开展锄奸、送情报、侦察消息、破坏敌人交通、照顾军属、封锁消息等工作,许多人因此被敌人烧了房子,送了性命,例如平邑县柏林镇王家坡村的识字班管爱振当时只有20多岁,为了掩护伤员,她被敌人用竹针刺进十指直到昏死过去也不屈服。沂蒙红嫂们这种宁死不屈、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四是直接参战。沂蒙根据地的妇女们还组织民兵自卫团,学会了埋地雷、扔手榴弹、拼刺刀,甚至组织起爆破组,拿起钢枪同敌人直接展开游击战。仅1943年就至少有35万山东妇女参加了自卫团。沂南县岸堤镇东北村的识字班长公成美,曾任“女子爆破队队长”,多次率女民兵参加反扫荡斗争,其事迹曾登于《大众日报》。声震华东的女民兵战斗英雄,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侍振玉等等。根据沂南县民政部门统计,全县在战争年代直接参战的“红嫂”、“红妹”有9000人之多。

三、新时期的“红嫂精神”

“红嫂精神”不仅是战争年代沂蒙妇女在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旧制度下解放思想、敢于斗争的精神写照;更是新时期沂蒙女性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展示女性创造活力的内在动力。它既与沂蒙精神相辅相承,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沂蒙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有其自身所独有的文化内涵,比如独有的女性文化特质,比如所体现的忠诚、博爱、自强和奉献。概括来说“红嫂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国家做贡献的坚定政治信念;冲破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枷锁积极投身革命的进步思想;顾全大局、为国分忧、公而忘私、勇于奉献、自我牺牲的崇高价值取向;以及没有因为革命战争的结束而消失,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与时俱进性。

中国妇女网上有一篇名为《临沂市妇女撑起经济社会发展半边天》的报道指出:五年来,广大妇女在加快临沂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新业绩,实现了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260万农村妇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上百万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9.5万名下岗失业妇女自主择业、艰苦创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新闻、政法等各条战线上的女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临沂出口创汇重点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云雀集团的总经理石增云,从一个下岗女工到产品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建材行业知名企业山东平邑美丽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邢美丽,沂蒙老区第一个走出国门办企业的河东区八湖镇女老板郝爱军等一大批优秀的临沂女企业家,从无到有,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在当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彰显了沂蒙女性的胆识和气魄。

除了在经济浪潮中翻云覆雨之外,广大沂蒙女性的民主参政意识和能力也明显提高,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人数逐年增加,她们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市的科学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了她们敏锐的观察力和聪明才智,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大批女性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认真实践“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女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此外,沂蒙女性还积极参与“巾帼文明岗”、“美在农家”、“文明家庭”、“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女性”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拥军优属、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新女性。如“做军人母亲,当部队后盾”的“十佳兵妈妈”徐志英,“送子参军,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玉芬,“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周金荣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妇女先进典型,是红嫂精神在当代沂蒙女性身上的具体体现。

在沂蒙大地上,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积淀,这种文化与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相结合,使广大沂蒙妇女原有的优良品格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爱党爱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沂蒙“红嫂精神”的完整内涵。她超越战争、超越时空,历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历过和平建设时期战天斗地的风雨淬炼和改革开放后种种迷茫和诱惑的考验,最终发展成为激励沂蒙女性昂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红嫂精神”,做时代新女性己成为当代沂蒙女性的不懈追求,她们在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着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