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红色革命文化

沂蒙人民永远跟党走

时间:2014-6-10 9:24:44  作者:于琳方  来源:  查看:3795  评论:0

    9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沂蒙人民在这片古老的红色土地,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诗篇,伟大的沂蒙人民跟着共产党,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踏上了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

一、沂蒙人民跟着共产党奋起抗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感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战略部署,罗荣桓、徐向前等将帅们带领共产党八路军来到沂蒙山区,依靠群众的支持,建立了沂蒙抗日根据地。

(一)共产党八路军解放沂蒙的群众

自由民主是共产党人首要的价值追求。唯有如此,才能唤起民众,带领群众取得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女人没有社会地位。比如王换于,她连名字都没有,跟着丈夫姓,叫于王氏。王换于这个名字是我们根据地的党员干部给起的,那个时候她已年过半百。我们党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堂堂正正地做人,有尊严地活着,这让在封建黑暗势力压迫下的沂蒙人民看到了光明前景。

(二)共产党八路军教沂蒙人民学文化

八路军来到根据地之后,让老百姓学知识学文化。比如妇女的学习运动。许多村庄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妇女上识字班夜校。后来“识字班”就成为沂蒙山区对未婚女子的称呼。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妇女们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她们首先喊出了“要识字、要救国、要解放”的口号。沂南九区大地主刘氏家族的刘曾蔼四姐妹,就走出了富裕的家庭,背离了自己的阶级,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三)共产党八路军爱护沂蒙乡亲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1940年在徐向前指挥的九子峰战斗中,八路军已经把敌人压缩包围,但是为了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没有发起攻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军在突围撤退时却把群众的20多间房屋纵火烧毁,沿途大肆抢劫。

战争年代,党在最危险的时刻总把安全留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1941年和尚崮战斗中,八路军山东纵队某两个连,为了掩护群众突围,自己反而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形势非常危急。当战士们准备再次组织突围转移的时候,忽然看到山沟里还有一部分群众没有脱险,在这生死关头,副营长秦鹏飞毅然命令部队先掩护群众突围。在激战中,这两个连陷入了绝境。但是,战士们个个视死如归,他们在生死别离的最后时刻,扔掉了背包,脱掉了上衣,端起刺刀勇敢地冲向了敌人。在子弟兵的拼死掩护下,大部分群众冲了出去。但是,在惨烈的战斗中,两个连 172人,只有8人幸存,其余164人全部壮烈牺牲。 在战斗的最后一刻,有17名勇士,毅然摔碎了枪支,纵身跳下了悬崖。

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一旦获得解放,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二、沂蒙人民跟着共产党,创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抗战最艰苦时期的沂蒙革命根据地,只剩下常山庄以及周围的几十个村庄,被称之为“一枪可以打透的根据地”。但是这一小块根据地却始终巍然屹立。为什么?

(一)这块热土上的人民做出可歌可泣的壮举

普普通通的沂蒙山人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英雄壮举!这里有红嫂第一人,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有自己的四个孙子由于营养不良相继夭折,却用生命呵护部队孩子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带领姐妹们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有卖掉自己的小女儿给战士们换粮食的方兰亭……

(二)这里的乡亲踊跃参军

1938年到1940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由24000人到5万多人;八路军115师(1938年来山东时是师部和686团)从2000多人发展到6万多人。乡亲们知道跟着共产党能够赶走侵略者,过上好日子。随着觉悟的提高,青壮年男儿纷纷加入革命队伍:父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梁怀玉,莒南县洙边村人。1944年,部队急需补充兵员时,大家都在观望,这时,梁怀玉第一个站出来喊:“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他!”刘玉明第一个报名,随后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全村先后有11人报名参军。在那个年代,一个姑娘为了革命的胜利,毅然把自己的婚姻幸福交给了党、交给了革命。

(三)这里的群众踊跃支前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们沂蒙山区有勇往直前的小车队。1947年,“小车队长”李家才带领小车队从鲁南战场直接北上参加莱芜战役,连续支援两次大战役,前后奋战45天,出色地完成了支前运输任务。

沂蒙山区有上千人的随军担架团,有几十人、几个人组成的救护组,还有一个人办起的救护所。沂蒙大姐李桂芳说“战时的沂蒙山区,村村是医院、户户是病房,人人都是护理员”。 1941年冬,16岁的识字班学员刘萍,一个人安排了30个八路军伤病员,其中有两个重伤员,需要端屎端尿。在残酷复杂的日子里,她默默地送水送饭,疗伤换药,承受着一切。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一场动员起广大妇女自愿参加的战争,是必然胜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不仅动员了全国各族人民,而且深化到家家户户。在沂蒙山区,一个农家妇女就是一个战斗员,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战斗集体。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400多万人口中有120万人参战支前,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创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三、沂蒙人民永远跟党走

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爱国主义,突出品格是勤劳勇敢。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融汇在爱党爱军的革命实践中,即在祖国危难之际,沂蒙人民把共产党视为民族利益的代言人和广泛意义上爱国主义的标志性符号,并愿意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沂蒙人民展现出勤劳勇敢的精神品格,舍生忘死地保护党的机关和战士,无私无畏倾力支援前线,直至最后胜利。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蕴含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历程中,勤劳勇敢的精神品格被赋予了开拓进取、赶超跨越的意志和品质。沂蒙精神所具有的这种时代意识,大大促进了沂蒙人民思想的解放,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沂蒙大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出现迎难而上,赶超跨越的欣欣向荣景象。大美临沂的建设初具规模,临沂市已经名扬全国:山水沂蒙、商城临沂。

结束语

《跟着共产党走》是一首歌的名字,诞生在我们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这是当年抗大一分校学员沙洪和王久鸣共同创作的,整个创作过程只用了十多分钟。有人问沙洪:“这首歌词,你是怎样在10分钟内写出来的?”他回答:“这不是写出来的,是从我心中迸发出来的。”作者在根据地看到了党的伟大,亲身感受到群众的无穷力量,看到了前途的光明。因为感动,所以心动,作者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饱含着对党无限热爱和无限崇敬之情,唱出了老百姓的心理话: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这首歌首先在沂蒙大地唱响,不久便唱遍大江南北,许多进步青年就是唱着这首歌走向了抗日战场。革命胜利以后,沂蒙人民的信念依旧坚如磐石,就是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的党。 因为有了信念,所以不求索取。建国60多年以来,沂蒙山区的3万多户烈属,家里放着烈属证,却不向政府要待遇;她们手里还有当年八路军的欠条,却没有一个人去索取;她们送出丈夫和儿女,自己还留在偏僻的农村,虽然凄苦一生,却对党和政府仍是那样的忠贞和热爱。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沂南县委党校)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