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勤劳正直的沂蒙人民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畏牺牲,踊跃支前,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和平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发挥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顽强拼搏、勇于开拓,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先进典型;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在全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和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续写了沂蒙精神的新篇章。而罗庄区的沈泉庄村,则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沂蒙大地,成为沂蒙人民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典范和沂蒙大地崛起的见证者。
一、沈泉庄——沂蒙精神孕育的现代化农村
罗庄区沈泉庄村,在短短12年的时间里,由一个贫穷落后、负债累累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临沂时,亲切接见了时任沈泉庄党委书记的王廷江同志,并且三次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了不起!不简单!好样的!”凡是到过沈泉庄村的人,眼前都会为之一亮,感觉如同步入一个小都市:果树掩映、典雅别致的别墅式小洋楼、宽阔干净的街道、安静美丽的校园,林木葱郁的公园……处处如诗如画。华灯初上时,村里宽敞的街道上,人流如织,霓虹闪烁,各种文体生活丰富多彩,欢歌笑语处处飞扬。“到临沂不能不看罗庄,到罗庄不能不看沈泉庄”,这是人们对沈泉庄村发展变化最好的评价。
作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沈泉庄并没用小富即安,裹足不前,而是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继续向前,不断实现着自身的跨越。近几年,沈泉庄先后投资50多亿元建成了热电、电铝、钢铁、焦化、油脂化工等5大项目,形成了5条完整的产业链。各产业之间互为能源,互为原料,循环经济的效能尤为突出,不仅维护了生态平衡、节约了大量资源,而且提高经济效益在7亿元以上,同时带动了原有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肉类制品、木业制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20亿元,综合税收突破11亿元,同比均增长30%以上,连续九年雄踞中国企业500强,列中国经济百强村第6位,创造了我省特别是鲁南地区村办企业发展的一个奇迹。
沈泉庄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于孝燕说,现在沈泉庄社区实现了“五化八一”,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贸易国际化”;“上缴税金全市第一、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国企下岗职工全市第一、跻身全国500强企业全市第一、人均纯收入全市第一、出口创汇全市第一、设立村级党委全市第一、火车进村轮船出海全省第一、村办企业拥有国内外三个上市公司全国第一”。
在第十届中国“村长”论坛上,沈泉庄当家人王廷江同志被评为“中国功勋村官”,沈泉庄被评为“中国村庄经济百强”,名列第6位。而2011年,沈泉庄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村长”论坛,将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到这里,为沈泉庄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推力。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沈泉庄却不是这样。那时候的沈泉庄土地少而贫瘠,百姓生活十分贫困;全村1600口人,年人均收入仅有300元;全村有13个老光棍娶不上媳妇;村子又脏又乱,垃圾随处堆放,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远看像村庄,近看泥汪汪,全村破草房,风吹尘土扬。”这就是当年沈泉庄的真实写照。二十年的时间,沈泉庄从贫穷走上富裕,大踏步迈上小康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沈泉庄的村民都明白:这一切都与王廷江这个致富带头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他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便没有沈泉庄的今天。“上靠党中央,下靠王廷江”,沈泉庄流传的这一句话无疑是老百姓对王廷江发自肺腑的最高奖赏。
二、王廷江——脱贫致富的明星领头人
1989年,靠卖瓷器、跑运输起家的王廷江,把千辛万苦积攒下来的家业——
价值420万元的白瓷厂和180万元资金献给了村集体,并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把贫穷落后的沈泉庄建成了全国闻名的富裕村。1992年沈泉庄被誉为“沂蒙明珠”;1995年,山东省开展“三学”活动,学习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1996年8月,“王廷江事迹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王廷江被誉为新时期农村艰苦创业的带头人,他的奉献精神被称为现实版的“沂蒙精神”。
(一)艰苦创业,率先致富
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艰苦创业不仅是战胜困难的手段,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忍不拔、艰苦奋斗。沂蒙山区,是光荣的土地,也曾是贫困的土地。它山崮相连,河流纵横,历史上灾害频繁,直到本世纪80年代,这里仍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1951年10月,王廷江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小时候家里穷,王廷江没上过学,14岁就到生产队干活,18岁进入沈泉庄村的拉脚专业队,这一拉就是十年。牛力出尽,汗水流干,风餐露宿,苦熬苦作。这期间,他除交足了买工分的钱外,还口挪嘴省第一次攒足了1000元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沂蒙山区吹来了脱贫致富的春风。1980年,王廷江用这1000块钱当本儿,与别人一起承包了村里的代销店,走南闯北运销陶瓷,一年多下来,靠辛勤劳动挣到近万元钱。接着他又先后买拖拉机、买汽车搞起运输队,到1986年他积攒下30万元家产。一些亲朋好友劝他:“钱挣得不少了,吃利息也够了,该享享清福啦。”“树大招风,万一政策变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镇党委书记上门推心置腹地说:“你才36岁,就想享清福,是不是早了点?党的富民政策变不了,你勤劳致富,政策允许,法律保护。”这话激起了王廷江再创大业的雄心。他决定用30万元存款,再贷款60万元,开工兴建一座白瓷厂。几年间,王廷江的白瓷厂越来越大,到1989年,己拥有固定资产420万元、流动资金180万元,并且还清了全部贷款,形成年产日用瓷1000万件的生产能力,每天盈利近万元,成了沂蒙山区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二)无私奉献,村庄同富
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王廷江个人是富了,但沈泉庄人大多数依然受穷。镇上组织村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到胶东参观,王廷江被许多村走上了共同富裕路的业绩所感染。王廷江想:父老乡亲不富,我个人就是富得流“油”,又有什么意思?他萌生了把白瓷厂献给村集体、自己与大伙一起共同致富的念头:“党的富民政策让俺先富起来了,俺要知党情,报党恩,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俺富了,不能忘了党,忘了生俺养俺的沈泉庄,更不能忘了父老乡亲。”当王廷江把自己贡献厂子的想法说出来时,许多人不理解,有的说他太傻。镇党委书记也劝他“还是回到家商量商量再说吧!”面对别人的疑问、感慨和不解,这位沂蒙汉子坦然地说:“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图的是让全村老少爷们都富起来,图的是让群众都说共产好!”“人活着没钱不行,光为钱活着也不行,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王廷江作为一个百万富翁消失了,代之而起的却是一个亿元富村的崛起。从一个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又从百万富翁回到普通老百姓,王廷江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轮回,完成了一次人生超越。这是一桩美丽动人的沂蒙新故事,这是一曲高亢的响彻行云的奉献之歌!
(三)开拓创新,科学发展
沂蒙精神是发展着的精神,其实质就是对于先进事物和未来理想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沈泉庄面临着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大问题,先后投入60多亿元建设了企业上下游项目,形成了多条产业链,在循环经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1、节约能源,长远发展。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消费→资源浪费”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型的,一次性的,并酿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后果。沈泉庄人审时度势,决定建立一种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先后投资60多亿元建成了热电、电铝、钢铁、焦化、油脂化工等5大项目,形成了5条完整的产业链,即:煤→电→铝、煤→焦→气、煤→气→墙地砖、电→热→酒店服务、电→热→大豆加工等。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型设备,不仅治理了污染,而且生产出副产品,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谓一举多得。江泉工业园对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维护生态平衡,逐步走上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加大环保、节能投资,建设双型企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沈泉庄先后投资60多万元治理烟尘和污水污染,建设花园式的工厂,恢复了碧水、蓝天、绿地。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村里先后取得120多项技术成果,有10项获得国家专利,构筑起“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贸易国际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经济十强村”等荣誉称号。连续9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人均收入达到5.6万元。
3、开拓国际市场,做大物流项目。一条铁路进村、三艘轮船出海、三只股票境内外上市,沈泉庄打起国际牌,大胆进军海外市场。2000年,王廷江前往非洲加蓬,一举买下5万公顷的森林伐木权,沈泉庄的国际贸易公司、海运公司亦由此发轫,在岚山港投资成立了国际海运有限公司,涉水国际海运业务。进入2011年,沈泉庄对铁路、车队、加油站、贸易公司、海运公司进行整合,组建了一个大型物流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贸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物流、仓储、技术进出口和电子商务等,不断切下更多的“洋蛋糕”。如今,村所属的江泉工业园先后在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机构,园区36家企业近一半发展成为出口型企业,产品外向度超过50%,年进出口贸易额达6亿美元,生产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木材制品、肉制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沂蒙精神——中华民族不竭的前进动力
沂蒙大地,是一片无私奉献的热土。革命先辈们为人民解放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建设英雄们为国家富强在这里洒下了顽强拼搏的辛勤汗水,时代精英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在这里树立起了光耀千秋的历史丰碑。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从而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些精神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全面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将沂蒙精神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时代需要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罗庄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