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代杰出文化

沂蒙学人: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颜炳罡

时间:2014-6-10 11:15:42  作者:未知  来源:  查看:4785  评论:0

颜炳罡,男,山东临沂人,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至今。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顾问、《孔子研究》编委、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等。

颜炳罡教授主要社会职务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创始人之一)

复圣书院院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孔子研究》编委

《中国儒学年鉴》编委

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

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山东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顾问

《儒风大家》顾问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国家会计学院等著名院校高端国学课程特聘教授

山东大学国学社首席顾问[2]



 

颜炳罡教授品牌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

四书原典精读

公益、开放

无固定对象

中国哲学史

必修课

本科

论语精读

全校通识课

本科

先秦经典选读

选修课

硕博士研究生

荀子精读

必修课

硕博士研究生

先秦儒学

必修课

硕博士研究生

当代新儒学

必修课

硕博士研究生

颜氏家训

公益、开放

无固定对象



























社会活动


颜炳罡先生是中国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大众儒学、民间儒学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山东大学义务开设四书原典公益讲堂16年,不设学分、公益开放,来者不问、往者不究,每周一次、从不间断,被山大师生尊誉为颜四书

此外,颜教发起创立旨在构筑民间儒学的平台《心灯》报社;发起并参与创立尼山圣源书院,参与组织世界文明论坛;创立复圣书院;支持济南民间创立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支持青年国学活动,如支持山大学生创立山东大学国学社;走进全国各地的企业为企业家、社会大众讲授儒家经典;推动家庭儒学的回归;... ...


关于《心灯》

1996年的秋天,颜炳罡教授和几个研究生一起创办了经典读书班。弹指一挥间,已经过去十六个春秋了。这十六年来,无论寒暑冬夏,无论刮风下雨,每周三晚(06年之前是周五)华灯初上时,在洪家楼校区的校园里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经声,从未间断。在《心灯》创刊号上,当时的发起人之一赵卫东博士说,当时他们办这个班是受到了当代新儒家孤往精神的感染和启迪,以及承续和弘扬儒家文化的历史担当感与文化担当意识的驱使。目的就是推广和普及儒家经典,进而弘扬儒家文化,提高同学们的传统人文修养素质。

2006年底,颜炳罡教授发起创办了《心灯》报纸,其主题是构筑民间儒学的平台,架起大众儒学的桥梁,耕耘草根儒学的沃土,点燃生活儒学的灯火,照亮实践儒学的征程。一直以来,颜炳罡教授倡导儒学的大众化、平民化,为民间儒学的发展辛勤耕耘,至2006年,恰好是经典读书班一个十年之期。十年的坚持,十年的辛劳,十年的汗水,带来的是丰富的经验、丰硕的成果。凭着这种经验,这些成果,颜炳罡教授为大家搭建起又一个得以集中展现和交流的平台,这就是《心灯》报。

――代发刊词

——颜炳罡

人人都有一盏灯,

清澈、晶莹、鲜活、跃动。

这盏灯,

光着无始,

明着无终;

彻乎无可微,

遍乎满苍穹;

见彻乎动,

默运乎静。

无形以之起,

有形以之生。

长于佛陀之先,

成就老君之名,

舞动真宰的手臂,

显示上帝的大能。

森罗万象,

感而遂通。

这盏灯,

将我从昏暗中引出,

将我从迷惑中唤醒。

将我的腰杆挺起,

将我的脚板摆正。

照亮我当下的跬步,

指引我遥远的征程。

灯暗了,

万物之灵会露出四脚行走的原形;

光没了,

高堂大厦会化为阴森的囚笼;

蒙尘了,

宝光玉器会变作捆身的大绳。

没有这盏灯,

宇宙万法皆虚空!

阴风冷雨,

擦明这盏灯;

风和日丽,

彰显这盏灯;

颠沛流离,

守住这盏灯;

春风得意,

敬畏这盏灯。

千折万磨,

成就这盏灯。

非行仁义,

由仁义行。

这是仁爱之灯,

这是正义之灯,

这是羞恶之灯,

这是智慧之灯。

拨亮她,

浩气亘古今,

沛然塞苍冥。

光大她,

寻孔颜乐处,

与列贤同行。

人人都有一盏灯,

我的灯,你的灯,他(她)的灯,

灯灯相同。

我的光,你的光,他(她)的光,

光光互映。

精诚,无畏,

奉献,牺牲,

让人间充满温暖,

让宇宙永远光明[3]

学术著作

颜炳罡教授学术著作目录一览

著作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性质

01

春秋哲学

19875

山东大学出版社

参编

02

孔子思想与现代文明

19908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参编

03

中华魂·哲理卷

19927

山东人民出版社

参编

04

生活的智慧——孔子哲学散论

1993

明天出版社

独立

05

整合与重铸: 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

1995

台湾学生书局

独立

2011

北京大学出版社

06

现代新儒家的人物与著作

19952

南开大学出版社

参编

07

中国学术通览

19952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参编

08

悲天悯人的呼号――墨子哲学纵横谈

19956

明天出版社

合著

09

现代新儒家学案·牟宗三学案

1995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合著

10

墨学与新文化建设

1997

中国书店出版社

独立

11

当代新儒学引论

1998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独立

12

慧命相续――熊十力

1998

山东画报出版社

独立

1999

香港中华书局

13

牟宗三学术思想评传

1998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独立

14

四书通解

1999

学苑出版社

独立

15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

2002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与周立升合著

16

生命的底色

2005

山东友谊出版社

独立

17

心归何处—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

2005

山东人民出版社

独立

18

先哲教我们生活——中国卷

2009

齐鲁书社

独立

19

大学释义

20118

线装书局

独立

20

论语讲义

20124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独立[2]

学术论文编辑

1 中国传统文化片论 民俗研究 1986年第2

2 试论受动性活动与能动性活动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867

3 受动性活动与能动性与社会改革 齐鲁学刊 19877

4 论《易传》的整体思想 周易研究创刊号 1988

5 论孙武军事哲学整体性思维方式 管子学刊 19889月与高晨阳合作

6 五四与新儒家 山东大学学报 19892

7 五四、新儒家、现代文化建构 文史哲 19895

8 试论新儒学的演变现代新儒家研究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12

9 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 周易研究 19906

10 传统文化片论 民俗研究 19906

11 牟宗三道德优先于知识说 山东大学学报 19909

12 中国文化与人类前途 浙江学刊 199012

13 自我坎陷说与当代文化症结 台北国际会议文集 文津出版社 19915

14 牟宗三与当代中国哲学 香港《法言》 19918

15 《易传》象论初探大易集成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12

16 儒墨哲学之比较――兼论中国文化未形成民主与科学之故 墨子研究论丛(一)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112

17 试论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特质及其精神 文史哲 19927

18 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哲学研究 19929

19 梁漱溟早期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 199212

20 论颜子的思想境界 台湾孔孟月刊 19931

21 牟宗三与第三期儒学之发展东岳论丛19936

22 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哲学研究 1993年第1

23 孟子的主体哲学 孔子研究 19941

24 现代新儒家研究的省察与展望 文史哲 19947

25 试论当代新儒家对现代文化的建构及其建构方式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412

26 徐复观的政治理念——兼论徐、牟政治理念之异同 齐鲁学刊 199412

27 儒学的现代转进――从牟宗三先生的客观了解谈起 台北国际儒学会议文集·文津出版社 199412

28 儒学的继承与创新 台北中国文化月刊 19955

29 儒家思想与当代环境意识 上海社会科学 199510

30 对立、互补、创新――从儒墨学术差异看墨学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独特作用 墨子研究论丛(三)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510

31 儒学在当代中国之断续问题――时代的病痛与儒学回应 台北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所·当代儒学集刊199710

32 当代新儒学之定性与定位 香港中文大学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199712

33 评徐复观的学术态度与学术方法 孔子研究 1997年第3

34 也谈一生著述,古今无两”——论牟宗三先生学术贡献台湾 鹅湖 19988

35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文史哲 19989

36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示 中外天地 19995

37 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山东大学学报 19997

38 仁为礼之本源,礼为仁之表征 台湾鹅湖 19999

39 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及其对孔子精神的重读 山东农林干部学院学报 200012

40 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 山东大学学报 20013

41 泛化与界域 求是学刊 20013

42 先秦儒学的义理开合与逻辑发展 孔子研究 20015

43 耶教四次来华的宏观省察 东岳学刊 20017

44 儒家思想与全球伦理大陆桥 200110

45 先秦儒家的义理形态与现代启示 新加坡·儒家的理论与实践 200112

46 丘处机思想的儒家倾向 台湾·丹道文化 2002年第四期

47 儒家的人文关切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 中华文华集刊 2002

48 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儒从儒家的仁礼观看儒学发展的两种方式 文史哲 20023

49 颜子的人文理想与道德境界 颜子论丛(一)齐鲁书社 200210

50 洪秀全与儒耶之融合 东岳论丛 200211

51 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 台北中国文哲通讯 200211

52 齐文化的特点、本质与旨归――兼论齐文化与鲁、秦文化之异同 管子学刊 200212

53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儒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齐鲁书社 200212

54 齐文化的特征、旨归与本质 管子学刊 20031

55 论丘处机思想中的儒家倾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1

56 文化侵略与文化守卫 求是学刊 2003年第6

57 以梁、熊、牟为例看当代新儒家孤、反、狂之性格 文史哲 20032

58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 中华文化论坛 20032

59 “儒学与当代社会双向互动刍议 孔子研究 20035

60 儒家人文关切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 中华文化研究集刊 20035

61 先秦儒家的理论模态及其现代启示 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 20035

62 颜子的精神境界 颜子文化论丛 20035

63 感知民族精神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35

64 弘扬民族传统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35

65 领略民族文化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35

66 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033

67 儒家的人文关切与当代社会诸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 2004

68 诠释、批判、重建--兼论中西哲学的发展方式 中国哲学史 20041

69 仁、直觉、生活态度——梁漱溟对孔子哲学的创造性诠释 东岳论丛 2004年第5

70 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 齐鲁学刊 2004年第6

71 从颜氏之儒的思想特质看其与易学的关系周易研究2004年第3

72 易学与人文关怀光明日报20042

73 为什么不做儒商?商业周刊20047

74 程度抑或方式----中国近代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之判准北京·读书时报20048

75 人文教之证成及其意义——兼论牟宗三的儒教说烟台大学学报20054

76 孔教运动再评价政策儒学与当代文明20056

77 依傍走向主体自觉——中国哲学史研究何以回归其自身 文史哲 2005年第3

78 儒家耶教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冲突与融合 当代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宗教篇 200512

79 “儒分为八的再审视 儒林第一辑 20058

80 思孟学派与士的精神 山东大学报 20051213

81 儒家与耶教在近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 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宗教篇 200512

82 “有教无类与大众儒学 中华读书报 200628

83 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辑 200610

84 孟子士的品节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 儒林·第三辑 200610

85 李大钊的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 周易研究 2007年第5

86 儒学从来不是学者的奢侈品 中国文化报 2007628

87 荀子的人性论的多重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兼论孟子与荀子人性论之异同儒林·第四辑200812

88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荀子的性情哲学中国哲学史2009年第一期

89 李退溪敬之哲学与东西文化孔子研究2009年第4

90 庄子的诠释方法探析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

91 孔子道的形上学意义及其精神价值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20099

92 孔子行的智慧学略说 山东大学报 200963

93 国学今昔谈 博览群书 2009年第11

94 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话语体系范式转换之得失及未来走向 文史哲 201015

95 孔子的形上学及其精神价值 贵州社会科学 2010220

96 孔子的德治主义与政治文明儒学的当代使命 20104

97 庄子的自由观新探 南昌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署名:第2

98 儒学与君主专制未必相匹配 社会科学报 2010311

99 儒学·灵根·圣贤人格----兼与刘泽华先生商榷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28

100 儒学与封建专制并不配套 北京日报 2010517

101 “文明冲突与化解之道 光明日报 2011726

102 哲人已逝,典范犹存---深切怀念丁冠之先生 博览群书 2011824

103 正义何以保证? 孔子研究 2011年第1

104 超越诸子,回归道术----汉初文化复古主义兴起及其历史价值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四辑 20113

105 理智与理性---儒学研究与儒学传承 儒林· 2011 20114

106 200米,孔子还走多久?200米,孔子还走多久? 儒风大家 2011年第2

107 儒化天下儒行天下儒风大家 2011年第3

108 文化中国与华人精神世界 儒风大家 2011年第4

109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文集 2011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