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代杰出文化

鄪土留丹心 蒙山镌英名

时间:2014-6-14 21:46:34  作者:魏宝玉  来源:  查看:4857  评论:0

鄪土留丹心 蒙山镌英名

——寻访革命烈士王杰生前在费县蒙山施工的事迹

 

1965714日,王杰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时,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为了掩护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火红年代壮丽的赞歌,成为我们时代的又一个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雷锋式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字、题词和发表讲话,高度赞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时过40多年,新一代青年对英雄已经淡漠,加之由于军事保密的需要,当时报道王杰事迹时,施工地名全被删掉,因而即使当年的崇拜者对英雄在费县蒙山施工情况也知之甚微。

笔者小王杰一岁,当年也是学雷锋、学王杰的积极分子。对王杰生前在蒙山施工,也早有所闻,只是一直没有系统寻访考察。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黄久利同志到新华书店查购史料时,发现在《共和国往事——老新闻》(1962—1965)一册第242页中,收录了19651218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17日讯]《国防部授予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的新闻中,配发有19645月王杰与3位战友的合影,合影中王杰身后的山峰即是费县蒙山玉柱峰(俗名挂心崛子,为蒙山第二高峰,费县境内第一高峰),引发了笔者对此进行调查寻访的热情。2001年夏、秋,我3次深入到蒙山玉柱峰下的王杰生前部队驻地——大田庄乡韩家庄、要峪、牛岚、英山村走访了干部群众,调查了解当年王杰施工的情况。此间,喜闻22集电视连续剧《王杰离去的岁月》开机消息,主动与该摄制组总策划邹为瑞联系,并邀其到费县王杰施工旧址进行寻访。相谈投机,都为当年英雄所折服,决心将英雄事迹宣传下去。为更准确地了解王杰到费县施工的具体时间和有关情况,根据驻地群众和房东提供的王杰战友的名单,我和县志办编审王有瑞同志于20011120日赴金乡县,在金乡县政协主席韩振中、副主席王玉启、李世忠,秘书长刘淑贵等陪同下,参观了王杰村王杰纪念馆,召开了有王杰战友韩义祥(时为金乡县供电局副局级干部)、刘传香(时为金乡县公安局内退干部)和王杰事迹资料采访撰写人周明廉等参加的座谈会,查阅了王杰日记和有关资料;在此之前,我与王有瑞同志还到临沂药材集团公司采访了王杰的妹妹王爱军;之后,还用电话采访了王杰的战友陈学义(时为金乡县石油公司内退干部)、辛养法(时为金乡县电器厂书记)等,从而对王杰在费县蒙山施工情况和动人事迹有了大概的了解。

王杰194210月出生,19617月在金乡中学初中部毕业,同年8月与韩义祥、陈学义、刘传香、辛养法、李义川、冯明臣等全县180余名适龄青年一起应征入伍到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服役,部队驻在徐州。196311月,王杰所在的工兵营3个连奉命到山东沂蒙山区费县施工,营部驻在当时上冶公社五圣管理区(今属大田庄乡)牛岚村,3个连分别驻在相近的英山、要峪、韩家庄3个村,山洞工地在韩家庄村南的团山,这里距蒙山第二高峰——玉柱峰(挂心崛子)只有几公里,在蒙山之阳崇山峻岭的环抱里,王杰1964223日日记诗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就是在这里写的,后来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抄录作为为王杰同志题词。王杰所在的一连住在要峪村,他所在的二排有金乡的老乡好几个。其中刘传香是四班,王杰是五班,韩义祥是六班。据当年三排九班战士辛养法回忆说:我们部队196311月到费县蒙山前住下后,搞了一次爬山训练。我们的施工任务是挖山洞。快到1964年春节时,费县一位县长(笔者调查为副县长李子平)带队,赶着马车,带着电影队和慰问品到我们部队工地慰问,干部战士都非常感动。

笔者几次踏进这传奇的蒙山,怎么也没想到,这深山里的老乡们,不论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还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都知道王杰入伍后就在这里施工,都知道后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为掩护12名民兵兄弟而牺牲。由县政协委员、曾给驻地部队施工当过木工的韩家庄村村民韩正士和时任大田庄乡乡长金岩带路,我们找到了时已62岁的当年房东曹正桂大嫂,一谈起当年王杰的情况,如在眼前:1963年冬天,她和丈夫崔运祥结婚后不久盖起的3间新房还没来得及往里搬,就让给王杰班的战士们住宿,一直住了六、七个月。笔者拿出王杰与战友的合影让她辩认,她指着王杰像说:认得,这个就是王杰,还是那个模样,王杰当时在班里是副班长。王杰可好啦,人最勤快,施工回来,就帮俺家扫地、打水、拾掇院子,什么活都干,很少闲着。崔运祥的弟弟崔运和竟和王杰班的战士们同铺睡觉很长时间。他说:王杰比我大一岁,个子大,脾气好,我们就和亲兄弟一样,当年他们一个班住在俺家,在3间屋里搭的通铺,我没有地方睡觉,就到处打游击,有时战士们轮流施工有空窝,我就挤到战士通铺里睡觉,直到他们搬到工地为止。王杰天天累得夜里睡觉说梦话。

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管个人安危。王杰同志日记上的这一段豪言壮语,概括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施工中,他专拣重活险活干。当时施工放炮最多最危险,从各班抽调5名骨干组成爆破班,杨昌和(1960年入伍,济南历城籍)任班长,王杰任副班长,还有刘承科、吴庆忠(1963年入伍,江苏沛县籍)和辛养法。爆破班担负着装炮、放炮的任务,责任大,危险性大。当时开展百炮不哑活动,装100炮无哑炮,就被评为爆破能手。有些湿炮眼有水,必须把药装在牛皮纸筒里,外面用线缠好,用沥青糊严,再装进炮眼。因此装药多和难装的炮,他都抢着多装。特别是排哑炮最危险,他总是第一个先去排,不让别人上前。在工作中,不管份内份外,越是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他越是走在前边。在完成装炮、放炮任务后,他还主动帮助运碴。运碴要通过一条架在沟上的又窄又长的木板,既累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掉下几十米深的沟崖,王杰一有空总是抢在头里干。正如王杰爆破班的战友们说的那样: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王杰就是在这艰苦危险的施工战斗中锻炼树立了两不怕的革命精神。他生前施工唯一的一张合影,就是19645月在费县蒙山与爆破组3位战友的合影,这幅照片先后刊登于19651218日《人民日报》和1966年第一期《解放军画报》上。

王杰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懂得了火车离开了轨道就寸步难行,革命战士不学习毛主席著作就晕头转向。他刻苦勤奋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从不间断。196445日,王杰在安装炸药时被着火的沥青烫伤了右手。谈到此事,韩家庄、要峪村的老乡们都能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右胳膊用绷带吊着,开始还坚持上工地和为老乡做好事,后来痛得厉害,才去住院。王杰的战友韩义祥、刘传香告诉笔者,王杰被沥青烫伤后,仍然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他的右手不能拿笔,就练习用左手写字,坚持记读书笔记。在王杰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王杰日记中的左手笔迹。他那10万余字的日记,就是在紧张的施工、训练中,一点一滴地挤时间写出来的,有一些是在深夜站完岗后写的。人民出版社196511月第一次出版的《王杰日记》116篇,其中196311月至1964115日在费县施工期间的日记就有53篇,篇篇句句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王杰196433日在日记中给自己订下三条法规: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条法规的手迹,已被放大挂在其家乡——金乡县县委常委议室会里,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座右铭。

韩家庄、要峪等村的老乡特别是王杰的房东及邻居不仅对王杰的印象很深,而且也都能记得王杰未婚妻赵英玲的模样和穿着红条绒褂子,曾到工地看望王杰并在村办公室住过一周,两人感情很好,王杰一心扑在部队工作上,三次推迟婚期,至今在这里传为佳话,成为激励青年村民提倡晚婚的榜样。

王杰同志在他那光华四射的日记里,经常提到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他立下誓言:要象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处处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目标和自己的每一个具体行动密切结合起来,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韩家庄村韩正士说:王杰在这里的事迹老少都知道。有次他帮助韩正才老人挑花生秧一直送到场里。73岁的林学斌说,王杰在这里挖山洞时,俺经常见他,他干好事干满庄,挑水、扫院子、秋收,谁家都干过。象他那样活法对人民有益。要峪村王金臣说,王杰牺牲前在这里就很出名。许多老乡都能举出王杰做好事的例子:他到牛岚、上冶赶集经常帮助老乡推车、挑担,扶老携幼;有次外出拉粮碰到一位行走困难的老大娘,他毫不犹豫地把她扶上车一直送到家;他会理发,是这里的义务理发员,他给许多战友和老乡理过发……;王杰的战友回忆,处处为同志们做好事,也是王杰的习惯,就是那次右手被沥青汤伤之后,他还用左手帮助同志们扒石渣,用左手端着脸盆到下河沟里,半盆半盆地为上工的战友打好洗脸水。住了医院,他还帮助护理员擦地板,送药,倒开水……

王杰同志是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在艰苦、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总是有说有笑,给战友们讲看过的革命书籍,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在施工山洞旁的平面巨石上有用利石划的棋盘,在施工小歇时,就和战友下棋、安

王杰同志之所以成为一名无私无畏的英雄,是他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改造世界观的结果。通过采访和重读王杰日记,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王杰入伍入团后,一直是个优秀共青团员和先进战士,并多次申请入党。但因他过继给伯父,其家庭出身中农,受当时有成份论的影响,入党迟迟没能批准。对此他始终没有灰心,总是对照党员条件,从主观思想上找原因,在改造主观世界上狠下功夫。他在1964229日和88日的日记里分别写道:家庭出身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一定的作用,可是主要的还是个人的改造和努力。”“每当我看到有的同志加入了党,尤其是和我一起入伍的同志入党,我就着急起来,心想:比工作也不比别人坏,怎么人家都入了党,自己就落后了呢?想来想去,怨自己的成分来了……。针对自己的思想,学习了《矛盾论》中的一节。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仔细检查自己,发现思想改造较差,有单纯为入党而入党的想法,再和党员条件一对照……在很多主要方面由于自己的平时努力不够,离党员条件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要从提高觉悟入手,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思想改造,争取大家的帮助,一心一意地为党工作,争取加入组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王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在自己坚持改造两个世界的斗争实践中,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他在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共产党员。

1964115日,在费县施工还未结束,王杰和战友韩义祥被抽调分别去莱阳和连云港参加培训,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后来回徐州。1965714日王杰为掩护12名民兵兄弟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费县蒙山工地后,部队干部战士和老乡们极为悲痛,先后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在营房院内和驻地村庄的黑板上画了王杰的像,抄满了王杰日记,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悼念、学习英雄王杰的活动,王杰的英雄形象,犹如一株挺拔的青松,永远屹立在了蒙山玉柱峰上,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在王杰精神影响下,费县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王杰式的典型。19661010日,石桥公社(今新桥镇)石家围子大队18岁的共青团员、基干民兵杨庆法,在修建唐庄电灌站北干渠施工中,在查炮时发现被飞落的石头压住未响的一炮即将爆炸的千钧一发时刻,毅然扑向炸点,用鲜血和生命掩护了在场的8名民兵兄弟,被称为王杰式的英雄,谱写了又一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壮丽凯歌;19718月,就在王杰住过的要峪村,村党支部书记崔自喜及23岁的妹妹崔自英、青年民兵陈存俭、老年村民尹佃生4人,为保护水库和集体财产,被决口的洪水夺去了生命;19831月,原郝家村乡西柱子村民兵车京安、李友荣为抢救落入许家崖水库冰窟深水的多名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罗盛教式的英雄,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几十年来王杰精神一直激励着费县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使这片踏遍英雄足迹的热土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笔者建议,在英雄生前施工地的地方,建塑一尊英雄王杰雕像,修建一座周总理抄录王杰日记的题词纪念碑,把这里建成沂蒙老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精神弘扬光大,常驻人间,激励我们的民族和社会更快地前进和发展。

 

(作者单位:费县政协)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