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理论研究

沂蒙精神与时代精神

时间:2014-6-14 22:07:28  作者:赵迎芳  来源: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查看:2801  评论:0

 

 

沂蒙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展现和升华。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光辉精神财富,也是时代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具体展现,长期以来,沂蒙精神以其特有的优秀品质和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完善,展现着山东人民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面彰显党的性质、展示党的形象、反映民族精神、展现和升华时代精神、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旗帜。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对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为祖国解放事业勇于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得到升华,突出地表现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把市场经济意识与诚实守信、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甘于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沂蒙精神始终以其与时俱进的特殊品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得以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正如20116月李长春同志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的,沂蒙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和平致富年代需要,全面奔小康更需要,一直到千秋万代……要进一步加强沂蒙精神的宣传,把沂蒙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使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把沂蒙精神与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相结合,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以爱党爱军激励信念更坚定

理想信念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使我国思想文化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国内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日趋明显,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时有出现,崇洋媚外、因循守旧、封建迷信及庸俗、低俗、媚俗等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并不断蔓延,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任务依旧艰巨。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人民,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实践力量,是弘扬沂蒙精神永远不变的灵魂,它始终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于拼搏、昂扬奋进。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定的跟着中国共产党,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成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时期,山东人民发扬沂蒙精神,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响应党的号召,艰苦奋斗,追随党的脚步,开拓奋进,取得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巨大成就,信念坚定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阔步前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要弘扬爱党爱军、对党的无比忠诚、对社会主义信念的无比坚定的沂蒙精神,激励人民始终立场坚定,将马克思主义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仰、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激发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更科学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写道:“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把它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自觉承担起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努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三、以无私奉献、诚实守信推动社会更和谐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财富。在任何情况下,山东人民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责任义务,舍小家,为大家。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大地几乎“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嫂”,无数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英雄模范事迹感人至深。沂蒙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和跨越时空的穿透力,现在,这种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和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义无反顾的执著品格,已经成为山东人民的自觉追求,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重大灾害事件中竭尽所能,异常踊跃,表现格外突出。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弘扬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社会更和谐主要体现在社会更稳定、矛盾更缓和、基层基础更扎实等方面。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使先进与落后地区之间、先富与后富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状态。

因而,今天继续弘扬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更具时代意义,有助于克服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拜金主义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消除无序竞争、地方保护的弊病,促进在全社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弘扬沂蒙精神和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文明山东”建设中,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依托,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把弘扬沂蒙精神和深入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结合起来,继续发扬沂蒙精神无私奉献、仁爱诚信、团结协作、义务兼顾等优秀道德品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时代风尚,全面提高全省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以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推动生态更美好

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是沂蒙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容。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支援革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社会卞义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继续弘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前,我国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更需要弘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沂蒙精神。我们决不能把艰苦奋斗仅仅看成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物质匾乏时期的生存手段,而要把它作为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长久之计。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生态更美好,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弘扬艰苦朴素的沂蒙精神,把沂蒙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以新理念认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以新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以新要求评判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更大力度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更大规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环境,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

五、以开拓奋进推动文化更繁荣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凭着自力更生、奋发进取、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韧性,使贫穷落后的临沂成为众多老区中农业先进地区,并通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临沂批发城,在革命老区首先崛起了一座比较现代化的城市。正是沂蒙人民所具有的开拓创新精神,才使沂蒙精神完成了由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代的嬗变,保持了沂蒙精神的与时俱进,实现了沂蒙精神的新飞跃。沂蒙精神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就在于沂蒙人民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地开拓创新,破除陈规,敢闯新路。可以说,沂蒙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把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与发扬时代精神统一起来,把革命进取精神转化为新思想、新观念,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的成功之路。

当今时代,文化与整个社会发展日益融为一体,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文化的进步鲜明地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发展事关民生幸福和生活质量。我们讲改善民生、讲幸福指数、讲生活质量,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而在当前,文化是最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域之一。文化更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实现文化更繁荣,就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增强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活力、增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创造力。

开拓创新是沂蒙精神在新时期形成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推动文化改革,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要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沂蒙精神,勇于探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式途径,克服畏难情绪,敢于担当,不怕失败,必须始终秉持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意识,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深化改革责无旁贷,开拓奋进,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深入。要强化机遇意识,面对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务必视改革为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积极作为,抓住改革这一根本动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壮大文化发展实力。要强化创新意识,文化体制改革越深入,越是触及深层矛盾,越需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新的思维研究新的情况,以新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尤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各项改革任务,面对全国各地锐意改革、竞相发展的强劲势头,务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知难而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勇气,千方百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新进展。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要发扬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品质,勇于舍弃部门和个人利益,服务和服从于文化体制改革大局,确保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加大力度,就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文化产业重组整合力度,加大改革督查推进力度。加快进度,就是要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力争在今年基本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建设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任务,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任务,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巩固提高,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出版、发行、电影、广电网络、综合执法等行业的改革成果,推动已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大力推动跨地区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冲破行政壁垒、开放透明、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突破,就是要加快一般性国有文化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步伐,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进,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以电视剧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广电制播分离改革,加快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理顺广播电视体制,大力推进综合文化行政主体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要立足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善于推动文化发展方式创新,把文化发展与资本、技术、旅游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下一步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我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以规划引领发展。二要坚持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文化与金融的结合。重点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高端文化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强银企结合,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三要抓大项目、大集团、大园区。抓大项目,主要是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带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定期策划、筛选大项目好项目,对外招商,集中突破。抓大集团,主要是集中要素资源和力量,下决心培植一批主业突出、业内领先、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形成我省文化强企“军团”,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10家以上文化企业上市。抓大园区,主要是按照集约集聚集群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错位布局,规模发展,重点建设10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特色园区(基地)和一批集聚型产业园区(基地)。四要打造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孵化器。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企业为补充、培养引进并举的文化产业人才体系。与全省人才工程相衔接,研究实施全省文化创业创新创意人才培养引进计划。打造投融资平台,发挥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努力提升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水平。打造交易平台,建立完善各类文化要素市场,提高市场优化配置能力。

完善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继续抓好地级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县城、建设镇(乡)、城市社区和村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尤其全省30个强县(市、区)要有更高的标准。一要明确建设标准。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梳理, 明确市、县、乡、村(社区)不同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标准,加快推动各级公共文化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明确建设规划和时序安排。二要加大投入力度。要建立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改进财政投入方式,拓宽投入渠道,确保基层文化阵地正常运转、持续发展。三要坚持管建并重。当前,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的问题十分突出。要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管理和使用结合起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