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历史名人

临沂城喇叭巷走出的民主革命先躯李光仪

时间:2014-6-22 23:21:54  作者:李凤恩  来源:  查看:3186  评论:0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清政府议和,李鸿章于1895年4月17日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举国上下,义愤填膺。临沂城喇叭巷人李光仪怀着“非研究新学不足以救国”的壮志,考入保定师范大学速成科深造。毕业时因他才华出众,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攻读。 

  1905年8月13日,留日学生1000多人在东京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支持他所倡组的同盟筹备会,李光仪参加了这次活动。同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李光仪由丁鼎丞介绍,加入该组织,是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此期间,他还拜见了孙中山并商讨工作计划。之后他和丁鼎丞、刘冠三等在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山东分会,并被推选为会长,成为同盟会山东最早的领导人。 

  同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李光仪与临沂在日本留学的赵保泰、段荫选等人,将《民报》和各种印刷品寄回临沂宣传革命,积极倡导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实现中华之富强。因致力于革命活动,1907年,他被日本当局以违反《留学生取缔规则》为由遣返回国。 

  李光仪回国后,山东教育家王鸿一在曹县办学,被邀请做了骨干教师。李光仪利用教学这一有利条件,竭力向学生灌输民主思想,主张废除君主制,提出中国必须实行民主共和政体,达到民治。在曹县两年后,经朋友多次邀请李光仪回到临沂,担任沂州初级师范学校教务长。1910年,李光仪奉命筹办县议会,被选为临沂县议会长兼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校长。他多次提出兴利除弊的意见,其中有的被当局采纳。在此期间,和他关系密切的有地方名流刘小唐、陈明侯以及后来担任山东护国军总司令的簿子明等。 

  李光仪兄弟3人,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坚强战士。在他的影响下,弟弟李溆九于宣统二年,和孙金宣、李梦溪、王荫南、杨乙辰、杨书堂等人,在济南东流水街设立秘密机关,支持革命军和学生运动。武昌起义爆发后,李溆九又和孙金宣、何孟湘等奔走在平津一带图谋响应;第二年一月滦州起义失败后回到临沂,和孙金宣、张爱庭等以郯城县县议会名义,组织临郯警备队欢迎革命军;并于民国五年(1916)7月,和刘敢陈创办临沂最早的报纸——《东鲁日报》,宣传三民主义。李光仪的哥哥李小溪,在孙中山发表二次讨袁宣言时,参见了山东护国军,与簿子明所派的段青芝、韩仲衡等人,在高密、诸城一带从事革命活动,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 

  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当时很多人认为革命已经成功。针对这种思潮,李光仪对同仁们语重心长地说:“革命虽然侥幸成功,但前途隐忧正多,不能乐观,还依靠我们青年,望好自为之。”果然不出先生所料,不久孙中山被迫辞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李光仪由于终日操劳,以致积劳成疾,于民国元年夏山东同盟会在济南正式成立前夕病逝,年仅38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做的贡献,却是不能泯灭的。李氏三兄弟的事迹,现在在临沂还传为美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山东省委主席的李澄之,就是李光仪的大儿子。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