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民俗文化

中国第五大地貌的行者与歌者

时间:2015-12-11 20:13:24  作者:王相理  来源:  查看:3687  评论:0

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原有72崮之说,72是个概数,表示数量众多的意思。崮主要分布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沂蒙崮具有数量多,分布集中、类型齐全、造型秀美等特点,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中国第五大地貌的行者与歌者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2007821,由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青岛大学教授孙文昌等7位全国权威地质地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将其命名岱崮地貌,并列为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崮,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崮,在《现代汉语辞海》里的解释是,四面陡峭、顶端较为平坦的山。也就是说,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山头上戴着平顶的帽子。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特殊的山体。陈毅元帅曾在沂源县大张庄填词《如梦令》一首,高度评价这些为解放战争胜利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山崮们。

谭立忠先生与沂蒙72崮有着深厚的感情。伟人毛泽东说过:“人活着是要有一种精神的”。的确,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那和行尸走肉还有什么区别?沂源县的朋友谭立忠先生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多年,职称副教授,沂源县第一中学调研员,申论主讲教师,《新课程学法指导》驻山东淄博市工作站站长、采编室主任,也是功成名就了。但是近几年来,他却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奔走于沂源县各个乡镇之间,寻崮访山,扣石问路,实地考察各个山崮的地形地貌,探寻历史传说,访问人物典故,撰写心得体会,不辞辛劳,感动了沂源县当地的一些贤达之士,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通过中国崮文化网联系上了我们蒙阴县崮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并多次邀请我们到沂源县崮上进行考察,彼此结下深厚友谊。不知不觉三年过去,谭立忠先生根据自己考察的经历,著成《寻崮访山沂源行》一书,赠我以书并嘱我为书写一评论加以指教,予不好推脱,故不揣浅陋,略做述评。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单书单号出版的《寻崮访山沂源行》一书,分前言、寻崮、访山、仙境、附录和后记六部分,计102篇文章,51万余字,300余副图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涵盖了沂源县的地质、地貌、历史、人物、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沂源的山崮之韵和山崮之魂,具有较高的阅读鉴赏价值、旅游指导价值和使用收藏价值。其行文为游记,随笔,属于散文体系,类似《徐霞客游记》之类的书。当代徐霞客、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存修先生曾多次到沂源县问山登崮,谭立忠先生与之一见倾心,结为好友,并多次陪同李存修先生登崮考察。李存修先生的《岱崮地貌发现记》于201411月出版发行,谭立忠先生的《寻崮访山沂源行》于20154月随后问世,两者之书可称之为“姊妹篇”,后者之书为岱崮地貌的发现提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书中的102篇作品,百分之九十是七个字的题目,整齐划一,匠心独运,诗的韵味,让人一见就心生往下读之心。每一篇文字都围绕题目中的山崮而作,主题明确,形既不散,神更相聚。开篇的《话说沂源72崮》是全书的总纲,作者对沂源县境内的崮了如指掌,娓娓道来,无疑为探索沂源县的崮指明了行军路线。其余一百多篇,有的侧重地形地貌,如《于家崮上聊聊崮》;有的侧重探究历史,如《龙山之子陈友谅》;有的侧重战争史实,如《浩气长存牛心崮》; 有的侧重民间传说,如《莺莺崮上故事多》;有的侧重于英雄人物;如《大小石崮亲兄弟》;有的体现了地方特产;如《三县之界黑虎台》;有的讲述了国家级文物,如《驴皮崮上话长城》……每一篇皆有可取之处,说本书是沂源县的百科全书,亦不为过。在《曾家崮是中药库》一文中,我很高兴的看到作者还引用了我写岱崮石佛崮的一首诗:天赐神佛出人间,风吹雨打只等闲。不知神佛何时至?屹立山崮几万年?不言不语风月晓,不起不动坐入禅。读山读水读人心,是非成败只笑看。

“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陈毅词)。沂蒙山区素有72崮之说,近年来,据各地地名普查,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中的崮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的蒙阴、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费县、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崮不下百座,组成了壮美的沂蒙崮群,其数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壮美,为世界罕见。但是长久以来,崮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地貌,并没有得到世人的重视和认可,只是以“方山”“桌形山”笼统的称呼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理学的发展,2007821日,“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在蒙阴县召开,岱崮地貌一词横空问世,拨开云雾见青天,岱崮地貌的提出给沂蒙山区的人们以极大的鼓舞,这无形中促进了沂蒙崮乡的旅游事业。沂水纪王崮、蒙阴南北岱崮、平邑吴王崮等地的旅游搞的红红火火,如火如荼。但是真正喜欢崮攀登崮研究崮文化的人毕竟是少数。“君是崮乡人,应知崮乡事”(见作者后记)。沂源县的崮和蒙阴县的崮,沂水县的崮,平邑县的崮,费县的崮,枣庄的抱犊崮等,都属于同一类型的地形地貌。谭立忠校长爱崮写崮,走进崮爬上崮,查崮之地理,访历史烟云,山路虽然崎岖,崮崖虽然陡峭,在谭立忠的眼里却是风光无限,精彩无限,他是第一个走遍了沂源崮的人。他不仅走遍了沂源县的崮,而且登上了文学的崮,短短三年即为朋友们捧出一本崮型的厚重大作——《寻崮访山沂源行》,其人其行,其心其文,通过一篇篇濡满墨香的文字,坚定而朴素的向我们走来。书中还借来了他山之玉——李存修等名家的几篇作品,虽经全书需要进行了个别修改,但是都注明了原作者的名字,并无剽窃之嫌,更说明谭校长的可爱。

谭立忠先生将是山东省申报中国第五种岩石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无私奉献者。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创作也是一种精神领域的行为,从本书的作品中,我看到了谭立忠校长高尚的人格,不懈的追求。热爱家乡的谭立忠校长,可亲可敬的崮文化研究者老谭,沂源崮乡的行者与歌者,铁脚行道义,妙手著文章,爱国爱家乡,发挥正能量,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沂源蒙阴紧相连,相识只因崮结缘”。对崮的共同爱好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又因为崮的缘故,我们多次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登崮作诗,传承文化。于是本文的结尾,一首小诗不由从我心底涌出:

能文亦好事,为崮把歌唱。

何时一樽酒,再与说崮乡?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