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沂蒙文化
  •  2014-6-14 21:56:06  点击:2723  评论:0

    加强沂蒙文化研究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的繁荣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和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一声号角固然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但也警示世人:目标还有距离,道路还很遥远。地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弘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基,在此文化发展的多事之秋,加强沂蒙文化研究与...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53:58  点击:3257  评论:0

    加强大青山红色文化建设之我见

    费县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薛庄镇大青山地区,是著名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突围战发生地、东蒙山阻击战旧址,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深入挖掘这一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是费县宣传思想工作、党史研究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建设社会...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53:11  点击:3110  评论:0

    费县地名中的儒家文化

    费县自古为鲁国属地,深受儒家文化浸润,地名语源也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光绪费县志》卷一《村社》篇,收录了费县一城四隅四十二社之所有村庄地名,其中的一部分村庄地名,其得名的由来及含义是取自《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义和庄,取自《易传·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义和:讲义气...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52:03  点击:4983  评论:0

    大青山革命纪念地的形成与发展

    革命纪念地是以承载革命历史活动、一定地形地物上的遗址、原址、纪念物、纪念设施和所反映的革命精神为依托,组织接待参观游览,实现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革命精神、愉悦心情的场所,是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的结合体。大青山革命纪念地,是展现大青山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一致...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49:29  点击:2995  评论:0

    从沂蒙小调的发现谈当地现代文化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只有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46:34  点击:4357  评论:0

    鄪土留丹心 蒙山镌英名

    鄪土留丹心蒙山镌英名——寻访革命烈士王杰生前在费县蒙山施工的事迹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时,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为了掩护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火红年代壮丽的赞歌,成为我们时代的又一个董存瑞、黄...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33:21  点击:4695  评论:0

    沂蒙生育礼俗文化研究--以苍山为例

    中国人一向非常看重子孙后代的延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与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密不可分。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因此宗法制度非常看重家庭在社会和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家庭的重视不仅意味着维持整个家庭、家族的稳定状态,还包括繁衍和培养继承人,以便将来能够守住家业,壮...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26:00  点击:4824  评论:0

    神山教案始末

    1.教会涉政鸦片战争后,美、英、法、德等国利用不平等条约,把教会做为侵华重要工具,加紧派遣天主教和基督教传教士深入我国各地。至19世纪末,来华传教士2300多人。这些传教士以慈善家面目出现,与人为善,欲从精神上征服中国。有的外国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强占土地,包揽诉讼,欺压民众,激... 阅读全文>>
  •  2014-6-14 21:14:47  点击:6602  评论:0

    民国第一大案

    1.临城劫车1923年春,北洋政府在抱犊崮周围部署三路剿匪官兵。主剿部队是北洋直系第20旅,旅长吴长植,率团进驻抱犊崮唯一出口—峨山口,第五旅、第六旅由东西两路夹击。抱犊崮土匪巢中,被围匪众3000余人,关押有一批滞留人质,有的关押一至三年。“骨瘦如柴,满身疮癣,污垢不可言,目光... 阅读全文>>
  •  2014-6-10 21:06:27  点击:2585  评论:0

    沂蒙山文化区工作组成立 举行新会员发证仪式

    2014年4月,沂蒙山文化区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任命孙钦团会士为“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沂蒙山文化区工作组组长,配合协会建立沂蒙地区的工作团队,带领本地区全员行动,大力进行记录、传播、共享沂蒙文化。4月27日,工作组为100名新会员的代表举行了颁发会员证仪式。工... 阅读全文>>
  •  2014-6-10 20:35:19  点击:3769  评论:0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精神丰碑,永远矗立

    60多年来,在临沂乃至全省、全国人民心中,永远都有那么一块丰碑矗立,那就是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成到现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来到这里,瞻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5月12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这片纪念着6万余名革命先烈的热土,用心聆听那个年代的战火与凯歌。6万余名烈... 阅读全文>>
  •  2014-6-10 20:29:35  点击:13860  评论:0

    大青山战役:一场鏖战大突围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大青山纪念广场,丰碑屹立  永远的丰碑,不朽的历史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和伪军共计53000余人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大“扫荡”。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移驻费东县大青山西侧胡家庄、大古台一带(今费县薛庄镇)。为减少损失,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 阅读全文>>
  •  2014-6-10 20:28:41  点击:3324  评论:0

    孟良崮战役

    战役前奏1947年初,莱芜战役以后,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吸取了以往分路进攻常被分割歼灭的教训,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计划第一步完全占领鲁南解放区,第二步实现其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3月... 阅读全文>>
  •  2014-6-10 11:38:04  点击:7562  评论:0

    沂蒙学人:哲学家何中华

    何中华,男,1962年7月生,山东莒南人,中共党员,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高中毕业,同年在当地参加工作,业余时间自学哲学。因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哲学文,逐渐为学术界所知。1987年6月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工作,先后被破格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 阅读全文>>
  •  2014-6-10 11:15:42  点击:4025  评论:0

    沂蒙学人: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颜炳罡

    颜炳罡,男,山东临沂人,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至今。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 阅读全文>>
  •  2014-6-10 11:13:09  点击:5304  评论:0

    沂蒙现代文化名人:袁永平、张苇村、刘敢陈、赵镈、郭云舫

    袁永平袁永平(?~1926),字秩臣,是兰陵洪沟崖村前的袁楼人,祖辈迁徙至底阁村(今属枣庄市)。袁生于底阁村的富农之家。少年时期上过几年私塾。曾在兰陵开源酒店当学徒,后考入临沂县立高等小学。学习期间,与侯六合相识并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回到兰陵,曾当过小学教员。1916年10月,因... 阅读全文>>
  •  2014-6-10 10:46:34  点击:6677  评论:0

    对兰陵文化的几点认识

    我们所说的兰陵文化是指以兰陵为中心,以当代苍山县域为主体,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民及其后世子孙所创造的文化总称。季文子、荀况、朱儁、贾仲明等等,虽然他们的祖籍或出生地并非兰陵或苍山区域,但他们或主政兰陵,或定居兰陵,或讲学、著述于兰陵,或葬在兰陵,他们对兰陵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都做... 阅读全文>>
  •  2014-6-10 10:45:41  点击:2352  评论:0

    兰陵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由颜炳罡、王晓军主编的《兰陵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使齐鲁文化研究的局面为之一变: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开拓了一个重要领域,引领出一支科研新军,让人欢欣鼓舞,可喜可贺!兰陵,是个历史名邑。从楚国在这里设县算起,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鲁国在这里设次室邑算起,兰陵古镇已存在两千六... 阅读全文>>
  •  2014-6-10 9:46:28  点击:5301  评论:0

    “华东小延安”---沂水

    踏寻历史足迹弘扬沂蒙精神李静革命战争年代,沂水是沂蒙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嫂”的故乡、沂蒙精神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东小延安”之称。今天就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重温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感动……一、辉煌的革命史成就了沂水“华东小延安”的美誉沂水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 阅读全文>>
  •  2014-6-10 9:44:07  点击:4295  评论:0

    沂蒙山小调——沂蒙精神的颂歌

    费县薛庄镇有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上白石屋风光优美,西、北、南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簸箕”状的山坳,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抗日战争时期,借助这种隐蔽和幽静的地形,这一带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驻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所都曾长期驻扎在这... 阅读全文>>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