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文化网 沂蒙精神网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WAP手机版)
首页 > 沂蒙精神 > 理论研究

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体制机制分析

作者:王晓波  来源:  查看:3135

 

 

沂蒙,是一片书写着忠诚与奉献的红色热土。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锻造的,之后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动力价值。正如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沂视察时对沂蒙精神作出的高度评价: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这些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推动发展、服务人民、凝聚力量的伟大实践,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应有元素,即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当年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在价值观、方法论、政治立场、意志品格、作风纪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实践,昭示着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当坚守的奋斗初心和行动原点。

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管历史方位如何变化,外部环境多么复杂,中心任务怎么调整,各种诱惑考验何其之多,都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从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以新的理念重新审视沂蒙精神,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凝聚全体共识、获得前行力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的行动,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自觉,坚定相信谁、支持谁、维护谁的信念,再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使之成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如此汇聚推动历史进步的磅礴力量。

沂蒙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在新时代如何结合新实践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呢?20171月,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出台了《关于印发<沂蒙精神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临宣发[2017]3号),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阐释、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使之成为推动“大美新”临沂实现走在前列的精神旗帜,成为全党重要的精神谱系。

在深入推进沂蒙精神弘扬工程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用制度来保障作用发挥。因为沂蒙精神不可能单凭说教发挥作用,它必须依托一定的制度基础才能切实发挥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效能。尤其是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并存,甚至相互冲突激荡。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制度管理和道德推广的力度,才能使沂蒙精神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在多元化中加强核心价值引导。

一、建立健全研究引导机制,贡献沂蒙智慧

我们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诠释沂蒙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推进沂蒙精神研究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具体来说,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挖掘整理史料,把沂蒙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放在基础地位,编撰红色沂蒙系列丛书。二是明确研究方向,包括对沂蒙精神内涵的再思考、沂蒙精神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启示作用、新时期践行沂蒙精神的实践思考与经验启示等。三是搭建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市县党校、社科联以及高校的研究作用的同时,依托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会、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等举办理论研讨会,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等交流沟通,提升研究层次和水平。

二、建立健全国民教育机制,凝聚沂蒙力量

弘扬沂蒙精神,教育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必须重视教育的这种作用。国民教育要有力地担负起弘扬沂蒙精神的庄严职责,把沂蒙精神融入国民教育机制,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国民明确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而将沂蒙精神渗入国民心灵深处,使之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这里所说的国民教育,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教学和育人的全过程,从横向来看,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国民教育并不单纯指学校教育,而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和层次。

(一)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机制

家庭是把沂蒙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家长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大脑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的婴幼儿和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蒙、示范和熏陶作用。可采取完善家长学校的教学科研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工作小组、定期举办教育开放日和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等措施,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健全家庭教育组织网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校平台、家长学校、班级微信群的建设和管理,依托这个阵地,在向家长推广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时融入沂蒙精神教育,使家长用沂蒙精神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并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品质。

(二)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机制

学校是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阵地,要针对各个教育阶段、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教学要求和方案。比如,对未成年人进行沂蒙精神教育,首先要把沂蒙精神纳入教学的目标体系,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之一。其次要把沂蒙精神纳入到教学的内容体系,使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沂蒙精神的内容灌输、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的教学之中,又要重视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第二课堂在日常生活中的熏陶作用。可以借重大活动或重大事件为契机、以先进人物和模范群体为典型,广泛开展沂蒙精神教育。还可以举办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与体验感受沂蒙精神,在实践中弘扬沂蒙精神。再次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形成良好的沂蒙精神教育氛围。总之,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等途径,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学习实践沂蒙精神。

(三)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机制

社会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沂蒙精神教育的大课堂,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在社会中完成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通过不断学习加以锤炼。越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会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弘扬沂蒙精神,要把社会教育作为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沂蒙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结合起来,与职业培训和岗位教育结合起来,尤其是与党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也是意识形态主阵地。

兰陵党校积极探索党员干部教育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了“网格化抓面、机构化抓线、责任化抓点”的“三化”教育机制,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的党员干部培训体系。同时形成了“突出主业、培植绿叶、打造特色”的“一体两翼”培训格局,其中沂蒙精神作为主业之一,是各类班次教学的必修课、外出巡回宣讲的精品课。同时,结合兰陵的红色革命史,现正在打造风烟兰陵:兰陵红色革命史脉络”“铁流东进:115师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鲁南战役及其历史意义”“赵博烈士精神传承等红色课程,力争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品牌的特色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三结合”,课堂教学与基地教学相结合、本地教学与异地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组织学员到蒙阴、沂南、莒南、兰陵、费县等县区建立的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展现新时期临沂发展新貌,加强了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培训效果。在教研路子上,实行融合性发展、竞争性提升、实践性锻炼。实践性锻炼是指组织全体教师带着教研任务深入到培训网格的相关部门或乡镇进行实践锻炼,与相关部门或乡镇工作人员一样参加考勤、参与工作,同时协调配合网格内相关部门或乡镇抓好干部培训。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既要做好十九大精神和沂蒙精神宣讲工作,同时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弘扬践行沂蒙精神进行调研。以此,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使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以沂蒙精神为基本准则。

此外,弘扬沂蒙精神,还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和有效衔接,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联动,使沂蒙精神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这项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共青团、少先队、妇联、工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也要密切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整体效果,共同做好弘扬沂蒙精神的各项工作。

三、建立健全舆论宣传机制,放大沂蒙情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沂蒙精神不是单纯喊喊口号,也并非简单地你讲我听,要注重对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接受可能性、接受方式和程度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讲究方式方法。由于公众舆论对每个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对沂蒙精神的传播营造着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着人们从他律走向自律,所以要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要求,注重运用公众舆论和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努力使其成为有效载体和重要工具,唱响沂蒙精神之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一)使弘扬沂蒙精神实践化、经常化

利用丰富的传统教育素材和教育基地,经常不断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把伟大的沂蒙精神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弘扬沂蒙精神实践化、经常化。作为沂蒙精神发祥地,临沂市红色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临沂市深入挖掘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主要特色,建设起面向全国的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成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新名片。现在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已在蒙阴、沂南、兰陵、费县等县区建立了18个教学点,建设了23个展览馆,北京、上海、南京等160多个省市级党校,在临沂设立了教学基地,来临沂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学习沂蒙精神。今后,应进一步整合沂蒙红色资源,规划和建设好沂蒙精神教育基地,这些基地是进行沂蒙精神教育的重要课堂,比如可以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到基地开展纪念、瞻仰和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开展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以及过党日、团日、队日等活动,使人们近距离地感受沂蒙精神,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获取深刻的精神启迪,切实发挥好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的导向作用。

(二)使弘扬沂蒙精神社会化、大众化

弘扬沂蒙精神,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将沂蒙精神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沂蒙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扩展弘扬沂蒙精神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弘扬沂蒙精神的社会化、大众化。一是开展沂蒙精神、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沂蒙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广泛组织开展“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当代价值,做一个文明有礼临沂人”等主题教育活动,用沂蒙精神引领人们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友善品格。二是要把先进性要求与普遍性要求结合起来,紧密结合人们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等不同领域和层面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把沂蒙精神的基本要求渗透到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之中,并善于挖掘和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使沂蒙精神进一步深入人民群众内心。

此外,沂蒙精神要在大众层面上被接受并转化为个体的价值目标和实际行为,离不开社会奖励与惩罚,包括经济奖惩、制度奖惩与舆论奖惩。比如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沂蒙老区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弘扬沂蒙精神的先进典型,在继续宣传老典型的同时,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不断发现和推出体现时代特点、弘扬沂蒙精神的新典型,如沂蒙先模人物、新时期的沂蒙红嫂、临沂好人等,并大力总结、推广、表彰各类先进典型。通过报告会、参观交流和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对现实生活中的高尚行为进行赞扬褒奖,以榜样示范力量和道德鼓舞力量引领社会发展;通过对偏离沂蒙精神轨道的行为进行劝诫、鞭挞和谴责,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就可以使沂蒙精神由抽象化为具体,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从而督促人们按照沂蒙精神去规范、校正自己的行为,并形成社会风气。

(三)使弘扬沂蒙精神形象化、具体化

各级宣传部门和大学、党校、社联等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沂蒙故事,传播好沂蒙声音。要真实地还原沂蒙这片热土上感人至深的革命历程和伟大的抗战事迹,不断增强沂蒙精神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使沂蒙精神形象化、具体化。

一是要紧紧抓住互联网传播的机遇,把宣传工作做到更深、更宽、更广。全媒体时代的重要表现是“微传播”,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震撼力和冲击力。我们要抓住互联网传播的机遇,把“两战圣地”的沂蒙、催人奋进的沂蒙故事通过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等多种新媒体进行再呈现、精包装、广推送,使沂蒙精神更形象更具体,增强其影响力和震撼力。

二是要加强对沂蒙题材作品文艺创作的引导,抢占舆论宣传主阵地。根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年轻人获取中共党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不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而是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剧、演出等文艺方式和网络来认识我们党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所以讲好沂蒙故事,文艺作品是非常重要、也是大家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近年来,临沂已经成功推出了系列丛书《沂蒙颂歌》、文艺演出《谁不说俺家乡好》、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视连续剧《沂蒙》、电影《沂蒙六姐妹》、舞台剧《沂蒙组歌》、电视专题片《红色记忆》、动漫《渊子崖保卫战》、柳琴戏《沂蒙情》等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成为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载体。兰陵县也非常注重沂蒙精神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由中央电视台与兰陵县联合拍摄的二十六集电视剧《乡村都市情》就描绘了兰陵20万菜农闯市场的艰苦奋斗历程,以兰陵的发展变化为主线,着重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的发展变化,展示沂蒙人民的时代风采和临沂的城市形象,是对临沂、对兰陵的全方位宣传,对于激励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起到重要作用。下一步,临沂市计划办一场演出、拍一部电影和两部纪录片、举办若干展览、编写两本书、推出一批故事、研究一系列课题等。具体来说:争取邀请心连心艺术团来沂蒙老区演出;拍一部能够找到观众内心燃点、口碑与市场双丰收的新时代沂蒙精神典型的电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五周年、根据地成立8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临沂的变迁拍两部纪录片;重新布展沂蒙革命纪念馆,建议在全国巡回展览,推动沂蒙精神走出去,放大沂蒙情怀;编写沂蒙根据地诠释、毛泽东和山东抗日根据地方面的书籍;在齐鲁晚报等都市类报刊上推出一批鲜为人知的故事;结合沂蒙精神对党的建设的启示作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一系列课题。通过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放大宣传效应。

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除了建立健全以上体制机制外,还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建立健全弘扬沂蒙精神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检查考评机制、约束监督机制等,使沂蒙精神成为共同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奋力开创“大美新”临沂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临沂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玉君.“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N].学习时报.2017(1086).

[2]邢文庆.把握四个着力,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8-15

[3]王琴.优化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河南社会科学.2011-7-1

[4]王格芳.弘扬沂蒙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大众日报.2011-9-20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兰陵县委党校)

 

上一篇:沂蒙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视角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联系我们|服务|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