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文化网 沂蒙精神网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WAP手机版)
首页 > 沂蒙文化 > 历史文化

中华“书仙” 泰山羊钟

作者:牛尊先  来源:  查看:3033

                           千百年来,泰山经石峪大字刻经名闻天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书写者就是如今被誉为“书仙”的新泰人羊钟。历史上的羊钟,作为“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清乾隆《新泰县志》,新泰市史志办公室,1992年点校本,第204页)的泰山羊氏族人,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官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更是一位堪称“书仙”的书法家。尽管羊钟的历史成就曾被长期埋没,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中华书仙羊钟的历史地位应当确定。

一、羊钟生平

羊钟,是一位在中国书法史上与书圣王羲之齐名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王羲之的文化名人。然而,历史好像和这位“名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使他在1500年的时间里湮没于世。如今,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羊钟的历史本来面目逐渐清晰了起来。

羊钟,泰山羊氏后人(生平年月待考),约生活于北齐。羊钟的一生经历了多种身份的转换。少年时代的羊钟,在泰山羊氏故里(今新泰市羊流镇一带)读书。泰山羊氏深厚的书法渊源使得少年时代的羊钟就对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夜以继日地钻研书法艺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书法艺术逐渐领略精髓,成为了一位崭露头角的的书法新秀。同时,羊钟秉承泰山羊氏作为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积极入仕的传统,学习治国安邦的谋略,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北齐天宝550559)年间,羊钟成年以后,步入仕途,曾任兖州东阳平太守、义州五城上郡太守等职,并被册封为历威将军。羊钟在任上,牢记泰山羊氏清正为官的家风家训,克己奉公,为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实事。然而,羊钟仕途并不顺利。此时的泰山羊氏家族受到少数民族执掌的当权排挤,政治处境异常艰难,羊钟在任上也多次受到打压,命运一次次和羊钟开起了玩笑。北齐天宝七年(556),东阳平郡被撤销。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行政区域撤并是急风暴雨式的,凡是撤并的行政区,所有官员一律就地免职。作为东阳平郡太守的羊钟在这次政治风波中未能幸免,堂堂太守被一道命令削职为民。

面对仕途不顺,为政治避难,羊钟就到洪顶山,归隐山林,潜心研习书法和佛法。羊钟在环境幽美的洪顶山茅峪隐居八年。此时的羊钟看破红尘,毅然出家,更名“安道一”,以求身心的自我解脱,也是以此举动表达对北齐统治的不满。

羊钟取名“安道一”的僧侣法号,当时出于复杂又无奈的处境,既是勉励又是自嘲。羊钟在僧安道一记铭中写到:“僧安道一,大沙门僧。”虽然出家为僧,但安道一未进入寺院取得僧籍,只是一个山林修行者。在环境幽美的洪顶山,羊钟潜心研究书法创作,刻经诵佛。作为一个亦僧亦俗的隐士,他在洪顶山茅峪居住了八年。在此期间,他曾经和印度僧人释法洪共同研究佛法经义。

在洪顶山归隐期间,羊钟还积极进行摩崖刻经。他作为主持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书法艺术才华,先后到徂徕山、水牛山完成了多处刻经。北齐隆化元年(576)在泰山经石峪刻经。隆化二年(577),羊钟又一次遭到政治突变。武成帝高湛为了拯救危局,下令继续推行北魏孝文帝以来的均田制,羊钟不得不离开洪顶山,他主持的规模宏大的泰山经石峪刻经也不得不戛然而止。对此,羊钟在《石颂》中做了“太(泰)山言落,遂弃乌涂”的说明。泰山经石峪刻经骤然停止以后,羊钟旋即入乡还俗,回归故里。

放弃泰山经石峪刻经后不久,不甘寂寞的羊钟又在邹城铁山之阳开始了《大集经》的刻制,并署名“东岭僧安道壹(一)署(书)经”,“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

到北周大成元年(579),羊钟终于完成了邹城铁山之阳的《大集经》《石颂》等摩崖刻经。在《石颂》刻制中,羊钟已经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字里行间隐隐约约地诉说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此后,为刻经耗尽自身精力的羊钟,贫病交加,终于在贫困潦倒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羊钟的书法成就

羊钟的书法成就极高,可以和同时代的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俗语云:“唐诗晋字汉文章。”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时期,而推动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重大发展的,又缘于多个以家族为单位的群体。当时形成的书法世家,除了众所周知的王、谢、郗、卫等大族,泰山羊氏也是引人瞩目的一个群体。

就书法艺术而言,羊钟是与王羲之同时代的大书法家,因其书艺甚高,开一代新域,中外影响很大。在历史上,作为书法大家的羊钟是以“僧道一”“安道一”“道一(壹)”署名的。铁山摩崖刻经《石颂》称安道一书法“清跨羲诞,妙越英繇”(意指羊钟书法比王羲之、韦诞高洁,比张芝、钟繇更圆妙)。康有为、郭沫若都对羊钟的书法艺术评价极高。日本书道协会对羊钟的书法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84年,日本书道协会曾经组织人员专程到徂徕山羊钟摩崖刻经处进行实地考察,高度评价了羊钟的书法艺术,并建议中国书协应立羊钟(安道一)为“书仙”,以与王羲之的“书圣”并驾齐驱。

羊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泰山羊氏的书法艺术渊源。泰山羊氏家族为魏晋时期的书法名门,形成了以隶书为主,真草隶篆各体灵活取势的书法艺术风格,出现了羊祜、羊欣、羊讯、羊忱等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书法家。羊氏书法渊源于汉末书家蔡邕。陈留蔡氏与泰山羊族世为姻娅,蔡邕曾来泰山依羊氏十二年之久,并将女儿贞姬嫁给羊续之子羊衜。蔡邕工于隶书,结体方正,为世所重,更为羊族所崇尚。羊祜之母蔡贞姬工书,同适羊门的羊衡母蔡夫人,亦工正书及行草,她们适于羊门之后,自然将自己的书艺传于后代。继羊祜之后,羊祜从子羊忱,也以书法独步江左。与他同时的羊固“善草行,著名一时”。羊氏书法基本形成以行草见长的艺术风格。后羊忱之孙羊孚及同时之羊真,亦均以书艺知名。史称自羊忱之后,“诸羊后多知书”。

出土于新泰的诸羊墓志,楷隶质朴刚健,内中《羊祉妻墓志》一方可知出羊允之手外,其他志石虽无书者之名,但其笔法都应是羊氏所尚书风的体现。直至李唐王朝,羊氏习书之风未息,此时的著名泰山羊氏书家有羊朝(《书史会要》称其“书迹亦逸,气格虽强赡,而无变态”)、羊士谔(《墨池编》、《续书断》中均列其名)等。

羊氏家族世代习书的风气,还带动了泰山一带书法艺术的发展,使这一时期在泰山涌现出不少书法名作。正如著名泰山学者袁爱国所论:“泰山周围出现的泰山经石峪、徂徕山摩崖、邹县铁山摩崖等佛经石刻,皆以羊家书擅长的隶书为主,气韵兼资真草,波磔而流畅,雄朴却媚婉,其中透出的与羊家书的渊源关系,更是明显可见。这种看似巧合的历史现象,却恰恰表现了书法发展传承嬗递的必然联系。”(袁爱国《羊欣家族与泰山南北朝书法》,载《泰安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在这种浓厚的书法氛围中,羊钟自然从幼受到了熏陶。

羊钟的书法艺术在他的摩崖刻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的泰山经石峪刻经可谓集大成之作。

经石峪摩崖《金刚经》书体在楷、隶之间,偶尔杂有篆意古拙朴茂,静谧安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泰山经石峪大字》与《瘗鹤铭》相近,而渊穆时或过之。”又说:“大字如小字,惟《鹤铭》之如意指挥、 《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当之。”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鄙薄北齐碑,以为北齐诸碑,率皆瘦硬,千篇一律,绝少异同。惟对《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推崇备至,称之为“榜书之宗"。《广艺舟双楫•榜书》说:“榜书亦分方笔圆笔,亦导源于钟、卫者也。《经石峪))圆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以《经石峪》为第一。其笔意略同《郑文公》,草情篆韵,无所不备,雄浑古穆,得之榜书,较‘观海’书尤难也。若下视鲁公‘祖关’、‘逍遥楼’李北海‘景福’,吴琚‘天下第一江山’等书,不啻兜率天人视沙尘众生矣,相去岂以道里计哉!”又说:“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雄深雅健次之。观《经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圆通,有天下而不与,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气韵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绝,岂暇为金刚努目邪!”清杨守敬说:“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学书迩言》)墉、康有为等人的书法受《经石峪金刚经》影响甚大。20016月公布泰山石刻——经石峪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石峪周围摩崖石刻有多处,其中有“千古奇观”“冷然清韵”等,多赞颂刻经书法艺术的高超。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称四山摩崖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石颂》则赞美安道一的书法“清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位于汶上宁阳交界的水牛山摩崖石刻,书体与《文殊般若碑》相仿,亦是隶楷兼蓄,然隶意稍浓,古朴浑厚,方圆兼用,为书法精品。其书法艺术隶楷相间,端庄古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引起众多书法家的喜爱和推崇。据历史资料记载,唐时李白、颜真卿等书法大家都曾亲自前来观览。

三、应当加强对羊钟的研究

羊钟书法如此高超,其书法艺术成就可以和“书圣”王羲之相媲美,然而曾经被长期埋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羊钟作为一名官吏是普普通通的中级官员,只是郡治的一名太守,而且任职几年就被免除了职务,几乎名不见经传。二是羊钟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皈依佛门后清净自修,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几乎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修生活,长期与世隔绝。他在世时,人们对他的存在知之甚少。而且恰恰在他最有成就的摩崖刻经书法中,都以“僧道一”“安道一”等僧号署名。在历史上10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没有把作为书法家的“安道一”(或“道一”)同泰山羊氏的“羊钟”联系在一起。只是近年来,通过泰山考古研究所温兆金等的不懈研究,僧人“安道一”就是泰山羊氏族人羊钟才最终被确认。三是羊钟的书法成就曾经不被世人认可。南北朝时期,人们认为经典书法只能为汉人所有,少数民族无正宗,王羲之被推为正统。羊钟所仕的北齐是少数民族政权,因而羊钟的书法艺术成就也被埋没。这一影响一直持续了千年之久。直至清代,才有包世臣、康有为等书法大家认识到了羊钟书法的历史地位。然而,此时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已经几乎牢不可破,人们言书法必称“二王”,羊钟的书法一直未能确立应有的地位。

为此,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亟需加强对于羊钟的研究,恢复羊钟的历史的本来面目。一是要加强对于羊钟书法艺术的研究。包括羊钟书法艺术的形成、精髓和羊钟书法艺术与“二王”书法艺术的渊源等。二是要加强对于泰山羊氏书法群体的研究。包括泰山羊氏书法群体的形成、泰山羊氏书法群体的流变和泰山羊氏书法艺术群体对于中国书法的影响等。三是要继续加深对于羊钟生平事迹的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羊钟生平的史料十分简略,目前已知的相关资料更是凤毛麟角,这与羊钟作为中华书仙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对于羊钟生平事迹的研究应当是羊钟研究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还有羊钟研究的极大空间,需要全社会特别是中华羊氏家族和国内外书法界的同志和朋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我们相信,随着羊钟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书仙泰山羊钟的历史本来面目一定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羊钟也一定能够成为中华羊氏文化研究的新亮点!

(作者为中华羊氏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新泰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主任。)

 

上一篇:沂蒙民俗文化特征分析
下一篇:沂水县的古代建筑
联系我们|服务|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