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文化网 沂蒙精神网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WAP手机版)
首页 > 沂蒙品牌 > 沂蒙名校

临沂一中校史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  查看:9159
临沂一中校史简介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诏令各省、府、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成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其中府郡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当时山东省辖10个府,每府设一所中学堂。沂州府的府治在临沂,就以本府所辖七县共用的科举考棚作为校址,成立了“沂州府中学堂”,郭学濂任监督(校长)。这是临沂地区最早的官立普通中学。
      辛亥革命后,1913年(民国二年),沂州府中学堂改称“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校”,徐中昂任校长。1914年改称“山东省立五中学校”,徐鸿策任第一任校长。1928年改称“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徐眉生任校长,此时五中破屋颓垣,各级学生合计不到七十人。
      省立第五中学在徐眉生校长任职期间,得到很大发展。1929年开始招高中班,仅一年即奉令停办。1930年秋又设高中班,校址扩大为四处:校本部仍在考棚,称为一院;二院在僧王庙;三院包含洗砚池、琅琊书院和右军祠;四院在南大寺。此时的五中课堂里书声朗朗,操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读书会、演讲会、话剧团、民乐队等学生组织搞得有声有色。当时的五中被公认为鲁南最高学府。如今许多年长者提起老五中皆赞不绝口,可见当时盛况。由徐眉生校长作词的五中校歌,如今听起来依然慷慨激昂:“黄海之滨,泰山之阳;泱泱沂水,文化滋长;巍巍五中,东南之光。蔚我青年,任重道远,民主陶冶,科学训练,纯洁热烈,以爱以战。我们是革命的前驱,我们是社会改造中坚。干!干!干!冲破封建樊笼,站在时代之先!”
      老五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1年中共党员刘德生(刘盛华)考入五中。他根据上级指示,在五中发展党员,正式成立了五中支部,并担任书记。很多学生在这里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和进步学生,如王孝先、何秀芝、李清漪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学生反对“不抵抗”爱国运动风起云涌,五中学生也积极响应。徐眉生校长坚决抵制反动当局镇压爱国学生。国民党临沂党部诬告徐眉生指使临沂学生砸碎其党部大门招牌,韩复榘下令查处为首学生。学生党员被迫离校,徐眉生校长也于1932年6月被迫辞职。1932年秋刘承攽继任校长,军统张容溪为训育主任,逮捕进步学生,造成白色恐怖。进步教师刘进之、钟星帆等联合一部分学生,不断与反动统治进行斗争。
      1934年2月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改称“山东省立临沂中学”,时有高中3个班,初中9个班,在校学生417名,校址仍在旧时考棚院内。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入侵,临沂中学停止招生。1937年冬,在中共党员、国文教师段雪生和进步教师刘惜愚(刘进之)、孔翔男的带领下,临沂中学部分师生历尽艰辛去了延安。解放军二炮原政委刘立封将军、原临沂行署专员王任之便是去革命圣地的老校友代表。另一部分师生,在教务主任王振绪(王晓纶)等老师的带领下,携带图书、仪器撤往大后方,在四川绵阳参加成立了临时国立第六中学;还有一部分师生留在临沂或逃往他乡。22级老校友崔容早清晰地回忆了这段历史:1937年日军侵略山东后,省政府决定毕业班学生提前毕业,其他学生持省政府颁发的证明执照,可到重庆大后方继续学习,临沂中学被迫停办。
      日伪期间,1941年10月日伪政府开办了一所初级中学,也使用了“临沂中学”校名,校址在孔庙。第一任校长张秋帆,第二任张仲驭,最后一任朱珍亭。教师中有原老五中的教师,如张秋帆、张鸣雪等。学校共招了四届学生。1945年日寇投降时,学校停办。
      解放战争爆发后,临沂城被国民党政府占据。1947年秋,原省立临沂中学校长刘承攽和一部分从大后方返回临沂的原教职工,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复了临沂中学。在临沂解放前夕,临沂中学的师生为躲避战乱再次南撤,先是到了南京,后又去了芜湖。后来,一部分师生去了台湾,另一部分留在了芜湖。留在芜湖的这部分师生,在芜湖解放以后大都参加了华东军政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临沂专署决定恢复中学教育,鉴于当时尚不具备建立独立中学的条件,决定先在临沂师范内附设中学部,简称“临师附中”或“中学部”,当年夏季招收了第一个初中班,称“中学部第一级”,简称“中一级”。1951年春季招收了第二个班,称“中二级”。也就在这同时,中一级、中二级从临沂师范校院,迁到考棚街原“山东省立临沂中学”的校址,但仍由师范学校代管,负责人是庄梦生老师。中学部在1951年夏季又招收了一个班,称中三级;1952年夏季招收了四个班,称中四级。这时中学部已经发展到七个班,共有学生360名,专职教师15名。中学部不仅接收、使用了原省立临沂中学的校舍,教师中也有原校的教师,如张鸣雪老师等。中学部实际上承接和恢复了原临沂中学因战乱而被中断了的教学事业,她与原临沂中学自然形成了承袭关系。
      1953年4月,临沂专署文教科决定,将临沂师范中学部改为独立中学,并为此向省教育厅写了报告(山东省人民政府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文教科中教字[53]第6号)。新的校址选定在临沂城东南郊的一片荒野上(即现临沂一中老校所在地),建校时中学部师生积极参加了建校劳动。1953年秋季,新校舍落成,中学部随即迁往新校,并脱离临沂师范而成为独立中学,继续称“山东省临沂中学”。学校当年招收了六个初中班、两个高中班;初中班称“中五级”,高中班称“高一级”,加上原中学部尚未毕业的中三级、中四级,这时全校共有13个班。学校初具规模,钟伯荣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1956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且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同年设立了党支部,孟宪法任支部书记。1960年钟伯荣被任命为校长,学校完成了领导班子的组建。1963年赵明远任校长兼书记。学校工作持续发展,成绩突出,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全省中学教育的前列。1960年临沂一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钟伯荣校长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当时临沂籍的大学生大都从临沂一中考出。
       综上所述,从1903年的“沂州中学堂”到现在的“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虽几易其名,却始终一脉相承。临沂一中档案室还存有一些解放前的学校公章、照片、教学设备等珍贵资料。
      文革期间,临沂一中曾用过“红旗中学”、“临沂中学”等名称,各项工作再次受到了极大冲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焕发了青春。王曰琏、王思清先后任校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于197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1985年杨福纯出任校长,薛忠伦任书记,在山东乃至全国率先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并在学校大力推行实施,得到国家教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1999年由李世良任校长、党委书记的新领导班子成立,带领全体临沂一中人,大胆改革,励精图治,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也逐渐得到充实,2011年鲁统峰副校长升任学校党委书记,学校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
      2003年10月,临沂一中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数以万计校友和全体师生欢庆学校百岁华诞。集会场面隆重热烈、温情感人。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关注、关心这所百年老校的发展和成长。
      随着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6月临沂一中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南校区。2007年9月,占地500余亩,环境优雅的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更多的沂蒙莘莘学子可以在临沂一中读书学习,追逐梦想。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校本部(老校区)的校舍和教学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古朴厚重的校园与朝气灵动的新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007年山东省开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时,临沂一中倡导、实践的素质教育已独具特色,在全国率先实验的新课改也已硕果累累。这些成绩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关注,并赢得了众多殊荣。2009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山东调研,在听取了李世良校长的工作汇报后,对临沂一中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李世良校长被评聘为国家督学。临沂一中已在创建百年名校的征程中扬帆起航。
      2013年10月,学校建校110周年。临沂一中历经风雨百年,已是桃李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高素质的临沂一中人;先进的教育理念,打造出一批批继往开来的临沂一中人。“智圆行方、厚积薄发”的临沂一中校训是对学校及全体临沂一中人的最好诠释。临沂一中人正踏着学校一百一十年的足迹,迈向又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续修临沂县志》(1935年成书)
2.《临沂市志》(兰山区政府编)
3.《临沂教育志》(1987年成书)
4.《临沂党史资料——老五中史料专辑》(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
5.《临沂文史集萃》 第三册(临沂市政协编)
6.《临沂大事记》(临沂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编)
7.《中学部与临沂一中历史沿革初考》(王广德、刘文全撰写)
8.《沂州志》
9.《临沂一中新校建成四十周年纪念册》(杨继勇编辑)
10.《临沂一中百年校史简介》(临沂一中百年校庆办公室2003年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我们|服务|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