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文化网 沂蒙精神网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WAP手机版)
首页 > 沂蒙精神 > 革命历史人物

赵镈---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

作者:蒋 俐  来源:  查看:9328

有人说,敬重并读懂一个民族的英雄传奇,也就掌握了这个民族兴盛的“遗传密码”。

沂蒙,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翻开那段凝重的历史,一个个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跨越历史时空浮现在我们面前……

194111月的一个夜晚,刺骨的寒风中,在苍山县九女山西沟北崖上,一位共产党员,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背对着国民党顽军挖好的埋人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即将举起屠刀的敌人慷慨陈辞,成就了一段永载史册的“埋人坑畔的演说”。他,就是鲁南区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委、鲁南区委党校校长赵镈同志。如今,赵镈烈士已经牺牲71年了。让我们重温先烈的英雄事迹,触摸那由一个个艰难险阻,一幕幕血火烽烟铸就的民族脊梁,从他身上汲取精神财富,赓续共产党人的“遗传密码”,在新的时代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银厂受困镇定自若,严守机密英勇就义

19399月,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在罗荣桓、陈光的率领下,挺进鲁南抱犊崮山区,开辟了八路军主力在山东的第一块根据地——鲁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下半年,日寇纠集5万人对沂蒙山区大肆扫荡,在敌人包围圈的缝隙中,一支共产党队伍,悄悄进驻位于今苍山县城西北20公里的银厂村。那是国破家亡、兵荒马乱的年代,土匪、汉奸、国民党和日军鱼肉乡民,匪祸兵祸连绵不断,但这支队伍到达村子后,并不扰民,他们租住乡亲的房屋,缴纳租金;买粮买菜,自觉给钱,主动帮乡民解决困难,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但也引起国民党密探的注意。1025,驻九女山的国民党683团团长张本枝得到情报,可能“有共产党鲁南专员队伍一个营进驻银厂村”,他即刻令政治指导员于大川密派便衣弄清实情,并决定偷袭银厂。1027凌晨三点左右,敌人开始进攻。赵镈同志这天睡得很晚,党校学员要毕业,有人找他谈工作,有人来告别。过了半夜,他才和衣躺下。刚睡下不久,忽然听见枪声,村子外围也传来模糊的吆喝声和狗吠声,他立刻意识到队伍被敌人发现了。时间紧迫,众人紧急撤退。赵镈在通讯员张广平和警卫员的护卫下向东突围。可刚到大门口,他忽然想起,外出未归的秘书留下装有机密文件的皮包没有带出。危急关头,撤退意味着生存,返回则很有可能被捕。赵镈同志丝毫没有犹豫,回身抓住张广平,猛推到大门外,自己毅然返回原地,烧毁机密文件。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看着尚未烧尽的纸张碎片,赵镈担心敌人随时都会冲进来,情急之下,他从火盆中捡起碎片,吃了下去。刚做完这一切,敌人已冲到屋内,赵镈不幸被捕。在这次国民党蓄谋制造的“围剿”中,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24名同志,他们和赵镈一起被押往九女山敌军团部,敌人抢走了马匹、枪枝、财物,在村内四处放火。银厂一夜,我党损失了大批精英,鲁南根据地的建设遭到沉重打击,这就是骇人听闻的“银厂惨案”。

赵镈被捕后,敌人百般刁难。不给水喝,只给一点发了霉的煎饼,由于被五花大绑,只能用腿夹着吃。但他既没有屈服,也没有绝望,脑海里仍然在思考着如何进行新的斗争。张本枝、于大川见抓到鲁南共产党首领,欣喜若狂,企图从赵镈身上摸清整个鲁南共产党的情况。他们先是设宴款待,用金钱和地位诱惑,赵镈痛斥国民党“假抗日、真剿共”的丑恶行径,根本不为所动。

一计不成,敌人又生一计,派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劝降。赵镈坚定地拒绝女子的诱惑,同时劝她:不要出卖灵魂,作反动派的工具。女子无功而返。

诱降不成,恼羞成怒的敌人妄图以酷刑迫使赵镈就范。灌辣椒水、吊打、压铁杠、灌煤油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在赵镈羸弱的身体上轮番使用。但是,严刑拷打岂能让真正的共产党员屈服?敌人得到的始终只有一句话:“我告诉你,我代表鲁南共产党,共产党员就是我,怎么处置都可以。”

敌人黔驴技穷,19411113日凌晨,北风呼啸!大地哀歌!遍体鳞伤、行动困难的赵镈被绑赴刑场。他看到九女山西沟北崖上已经挖好的土坑,嘴角流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他心里明白,这是敌人要执行秘密处决了。共产党员何惧生死!此刻,他不但非常从容泰然,而且好像未受过摧残折磨,显得特别精神抖擞。他决定利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再为党、为人民做一次工作!赵镈屹立坑旁,迎着寒风,从容不迫地对周围的国民党士兵说:“我知道,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可能比我更沉重。你们大都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土地,你们也辗转来到关内。是谁让你们不得抵抗?是谁让你们背井离乡?是谁把东北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是谁让三千万同胞陷入日本人的魔爪?就是蒋介石!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造成了这一切!10年了,你们的父老乡亲,还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挣扎!可你们在干什么?不打鬼子,专打自己同胞!国难当头,你们应当赶快觉悟,调转枪口,同我们共产党团结抗日,打回老家去!” 说到这,他把自己的钢笔、怀表取出,大衣脱下,都塞给身边的国民党士兵:“现在天冷了,这大衣给你们穿着取暖打鬼子。钢笔给你们,好好学习,揭露鬼子和反动派。表给你们,掌握时间休息好……。” 赵镈的演讲,切中了这些士兵的心思。有些国民党士兵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赵镈说完这些话,带着沉重的脚镣,毅然跳下土坑,士兵都不忍心向他身上填土。在于大川不停的威吓催促下,他们才拿起铁铲。一铲铲的泥土撒入土坑,赵镈的身体被一寸寸掩埋,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

赵镈同志牺牲了,他把35岁的年轻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志同道合的妻子李岩,再也见不到曾经并肩战斗的丈夫,他年仅6个月的儿子小凯英永远失去了父亲。遥远的北方,无数个夜晚,当山岗上的松树弥漫着月亮的清辉,摇响如诉如泣的涛音,赵镈烈士的妻儿一定在痛彻心扉地回忆与怀想,那生命中难忘的音容笑貌,他离家时的那一声轻喊……竟成为他们一生的诀别!

小凯英从小被寄养在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家中,后被薄一波同志抚养成人,并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赵继烈。66年后,身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的赵继烈,以一部电视剧《血沃丰碑》重现了英雄的伟业。片尾曲里这样写到:春天举杯的时候没有你,你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匆匆离去,中秋团聚的时候没有你,你在那布满红叶的山谷里,从未见过你,却岁岁追忆……这部电视剧、这首歌曲,凝结了一个儿子对于父亲一生的思念!

二、投身革命两度入狱,转战鲁南艰苦奋斗

赵镈,陕西省府谷县人,1906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的派遣到黄埔军校学习,是我党早期培养的高级军事人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赵镈从黄埔军校机智脱险,随后到北平、天津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曾两次被捕,先后坐牢7年。

第一次入狱:19316月,赵镈在北平被捕,被关进北平草岚子监狱,这个监狱又被称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

敌人施行长期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软硬兼施,妄图迫使我们的同志自首叛变。为了坚守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反抗敌人的反省政策,赵镈与狱友薄一波、殷鉴、杨献珍、刘澜涛等同志秘密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同敌人进行机敏而坚决的斗争。赵镈(在狱内化名赵朴)任党支部组织干事和学习委员,实际上是狱中党组织的联系中枢。他平时不引人注意,却机警健谈,和看守混得很熟,通过被争取过来的看守,从监外带进党的文件,购进马列著作和各种报刊,组织狱中秘密读书会,坚定革命信念,把监狱变成了“马列主义学校”。

1933年后,国民党配合第四次“围剿”,改变了狱中管理:规定狱内半年“审查”一次。所谓的“审查”就是,不管刑期长短,只要在预先拟好的《反共启事》上按个手印,即可释放,三次“审查”仍不按手印,就加刑或枪毙。敌人这“软”的一招,确实毒辣,个别贪生怕死或有背景的人,不等刑满,主动去按个手印,就出狱了。少数刑满的人,狱中受苦受怕了,也按个手印出狱了。但赵镈同志在每次“审查”的时候都义正辞严地表示:“要杀就杀,我没有错,谁抗日救国我拥护谁;那些不抗日,把东三省奉送给日本的人才有错,应当悔过的是他们!”

艰难的岁月里,赵镈同志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革命到底的决心,始终没有丝毫动摇,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这种品质犹如松涛,有着浩然的气势,带着坚韧的希望。

1936年秋,赵镈和他的狱友们一起,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发展、新的革命高潮就要到来之际,被党中央从草岚子监狱营救出狱。虽然,多年的牢狱生活,在赵镈的身上留下了斑斑伤痕,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关节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身体非常虚弱。但出狱后的他却精神焕发,迅速奔赴新的战斗岗位。

第二次入狱:19404月,赵镈受命来到斗争形势极为严峻的鲁南地区,担任鲁南区委书记,兼任鲁南军区政委、鲁南区委党校校长,与罗荣桓同志一起并肩战斗。

1940年下半年开始,日伪军对根据地实行频繁、残酷的“扫荡”和大规模的封锁,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南事变”后,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不断制造摩擦,蚕食抗日根据地。当时,抱犊崮山区陷入了日伪顽三面夹击的境地,被挤压成东白山,西白山,南北漫子宝山前,东西十余里,南北一线牵,成为“一枪打透的根据地”。在根据地最为困难的时期,赵镈率领鲁南区委,与主力部队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了区党委机关,积极开展群众斗争,统一了根据地的抗日群众组织,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19419月,日寇再次对鲁南根据地大肆“扫荡”,赵镈领导区党委机关和党校机动转移,1020进驻银厂村,准备休整,不幸落入敌手,他没有牺牲在抗击日寇的前线,却倒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屠刀之下。

三、埋骨文峰浩气贯千秋,情留鲁南精神传万代

狡诈的敌人妄图秘密处决赵镈同志,但赵镈就义的经过,被住在附近的一位老大爷李安起全程目睹,他悲愤交集,彻夜难眠,天不亮就悄悄告诉了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家喻户晓。为了纪念赵镈烈士,1942年“银厂惨案”周年之际,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将边联县改名为赵镈县。1944年春“银厂惨案”三周年时,赵镈的遗骨从九女山移到风景幽美的文峰山,砌墓安葬。当地的百姓为了表达对赵镈的敬佩和怀念,省吃俭用,主动捐集铜钱80斤,熔铸成铜像,镶嵌在他的墓前。

如今,文峰山烈士陵园的古松依然巍峨,向阳坡松针上的小水珠,依旧和从前一样,反射着点点斑斓的阳光,郁郁葱葱的松木林里,赵镈墓默默矗立。每年清明,附近的中小学生都会来到烈士墓前,手捧鲜花,祭奠先烈。我们看到了铭记,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传承和弘扬。

被烈士深深打动之余,相信大家都会思考:赵镈同志为什么两次入狱,依然投身革命?为什么身陷囹圄,还能勇于领导、团结其他难友,在狱中坚持斗争?为什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不吐露半点党的机密,甚至在敌人举起屠刀的最后关头,还把刑场变成了宣传抗日的讲坛?答案很简单,他一直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缅怀赵镈烈士,学习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的党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我们的民族才能从沉沦走向复兴,从贫弱走向辉煌。如今,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念始终不能变。赵镈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他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精神在战火中得到了永生。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是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苍山县委党校)

上一篇:新四军副军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烈士
下一篇:刘少奇同志山东调研的丰功伟绩
联系我们|服务|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