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文化网 沂蒙精神网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WAP手机版)
首页 > 沂蒙文化 > 沂蒙英杰

院士诗人王鸿祯

作者:王彦锋  来源:  查看:2775

王鸿祯,中国地质学家,1916年11月17日生于山东省苍山县卞庄村。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并留校任教。1947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先后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民进中央顾问,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10年7月17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虽然大家都知道,王鸿祯院士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等方面颇有建树,然而,绝大多数人却不知道,王鸿祯院士还是一个诗人。

  王鸿祯的父亲是前清秀才,工书法,喜文词,对他的教育和影响非常大,也与他从小生活在兰陵这块灿烂文明的热土上,所受到的文化气息、文化氛围感染与熏陶有很大影响。因而,他自幼就喜欢背诵古诗词,非常早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1929年,他在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学习的时候,除了喜欢绘画外,更多的是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

  1935年他报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洋大学三所名校,均被录取,最后去了对他有更大吸引力的北京大学,学习地质学。入学之初,他十分倾情于有丰富藏书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废寝忘食,博览群书,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国内文学作品,同时还阅读了不少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也给王鸿祯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思想与精神养料。

  王鸿祯院士建国前诗作赏析

  20世纪40年代,王鸿祯30岁左右,正是意气风发,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一腔热血,积极向上,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投身社会,朝气蓬勃,国内外求学,尊师重友,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民族,匡时救国。从他身上,看到和浓缩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热血青年爱国求学,救国兴国的影子。

  1940年,王鸿祯曾随谢家荣先生到昆阳做磷矿情况的短期调查。在这间,王鸿祯作为一个出生在北方的青年人,在工作和工作之余,饱览了云南四季如春的旖旎风光,激发了具有诗人底蕴和诗人气质的,而且又善于和喜欢赋诗作画的王鸿祯的创作灵感。他时常在工作之余通过作画、写诗来感怀纪事。

  1943年春天,王鸿祯“居近翠湖而住室扁窄。春日登大观楼,极目畅怀,”欣然命笔,写下了:久困低寮思纵目,大观楼外柳婆娑。俯瞰曲径穿花圃,远望重崖隐佛陀。百里湖山归眼底,一痕孤棹滞晴波。登临独自情不尽,指点浮云乱愁多。

  在诗里,诗人在被战火久困的社会大背景下,学习、生活、工作安无定所,只能是加快学习,科学研究,曲线救国,纵使满目春景,柳柔花艳,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也难以拂去那“一痕孤棹滞晴波”的阴影与愁思,以及“登临独自情不尽,指点浮云乱愁多”那种无以为助的、知识分子的孤独苦闷的悲世情怀,以及意欲指点江山,救世报国无门,不知如何去做的忧愁忧伤的苍凉之感。

  王鸿祯院士建国后诗作及楹联赏析

  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80年代期间,或许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原因,王鸿祯先生很少再有诗作了。改革开放之后,王鸿祯院士似乎焕发了青春,诗的春天也随之而来。

  对待自己的恩师,王鸿祯始终念念不忘,长期信使书往。1997年1月,“临沂五中(解放前山东省第五中学的称谓)学友为刘进之老师97华诞祝寿,刘老事后成自寿诗七律寄给”王鸿祯,遂“步韵敬和一首”:世纪同龄历久常,友生小聚诉衷肠。兴邦科教常萦绪,学问启蒙未敢忘。君破三山担道义,我游十国论文章。喜看儿女均彦俊,杯酒诗篇暖心房。

  2000年,是千年一遇的世纪之交,王鸿祯院士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忏旧感怀,用毛主席‘长征’原韵”写下了一首《怀旧》:

  少年处事不知难,锐志谈锋只等闲。未谙守常存气度,终须应变走泥丸。传薪四纪知情暖,磨剑十年知气寒。两岸会当重携手,海天龙社尽开颜。

  2005年,是王鸿祯院士诗词创作的又一个新的高潮。是年,仅仅在杨光荣先生编著的《王鸿祯诗联文序选集》中就收录了11首,有师友之间的贺寿诗、应和诗,答谢赠书诗,应邀参加会议上的贺诗与即兴诗,如:《贺袁宝华学长90寿诞》、《贺李思田伉俪》、《寿杨光荣君》、《答马大猷学长》、《答谢陈丕基君赠书》、《赠戎嘉余、陈旭二君》、《香山饭店》(2005年4月26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成立大会在香山饭店隆重举行)、《海淀科技中心二首》(应邀参加中关村科技活动现场即兴赋诗致贺)等。

  王鸿祯院士不仅写诗,还撰写了大量的联语。联语是诗与词的孪生姊妹,言简意赅,寓意深邃,意蕴磅礴。如1992年为中国地质大学成立40周年,应约题写的一联贺词:忆四纪建业艰苦,历劫难而弦诵不歇,两地同心怀盛举;念五年起步峥嵘,非改革则事功难继,全方开放创新猷。

  1995年,王鸿祯院士曾题词自勉,道出了一生追求的目标与终极向往:

  其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生命之始,窥造化之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其二: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学然后知不足;读可明道,读以忘忧,读庶几知所止!

  王鸿祯院士的诗,不仅纪实记事,如歌如画,然而还用极其浅显的白话语言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哲理。一个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一个我国的资深院士,具有如此深邃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涵养与修养,除了在科学研究上有极深的造诣以外,还在诗词、联语、绘画等诸方面做出了常人做不出来的成就,使人生敬。尤其是王鸿祯院士在80岁、90岁之后还坚持不懈的学习、工作,还坚持不懈地写作,更是让人肃然起敬,是后人的光辉典范和楷模。

上一篇:倪善学、刘克勤--中学同桌两将军
下一篇:教育家孔宪铎:名斐学界李庄人
联系我们|服务|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